王某头痛医案

基本信息

  • 性别: 女
  • 年龄: 30岁
  • 主诉: 反复发作性头痛5月余

病史

患者5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伴头昏、烦躁欲呕。于某脑科医院经各项检查确诊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予补液治疗暂可缓解,但仍反复发作,遂请周老师治疗。

初诊(第一诊)

1. 症状

  • 头痛较剧,睡后缓解,立起加剧
  • 后脑疼痛明显,头部有重压感
  • 头昏,伴耳鸣怕冷,出冷汗
  • 颈僵,纳差,大便偏烂
  • 口干苦粘,苔腻色黄
  • 脉细滑

2. 辨证

  • 中医辨证: 气虚清阳不升,痰浊上蒙

3. 治疗

  • 方剂: 补中益气汤加味
  • 药物:
    • 党参 12g
    • 黄芪 15g
    • 炒苍术、白术 各 10g
    • 炙甘草 3g
    • 石菖蒲 10g
    • 法半夏 10g
    • 葛根 15g
    • 陈皮 10g
    • 当归 10g
    • 炒山药 10g
    • 制黄精 10g
    • 苦丁茶 10g
    • 砂仁 3g(后入)
    • 炮姜 3g
  • 剂量: 7剂

4. 服药反应

  • 服1剂后,觉背有火辣感,烦躁、恶心加重,时欲呕,头胀不痛,有紧张感,手足出汗

5. 调整治疗

  • 方剂: 原方加黄连 3g
  • 剂量: 继服

二诊(第三诊)

1. 症状

  • 头痛明显缓解,晨起头昏不清、目花
  • 烦躁减轻,食纳改善
  • 左耳听力不佳,有搏动感
  • 寐差,苔薄黄腻,脉细滑

2. 辨证

  • 仍当益气升清

3. 治疗

  • 方剂: 原方加白蒺藜 10g,夜交藤 15g
  • 剂量: 原方加白蒺藜 10g,夜交藤 15g,嘱服14剂

三诊(第四诊)

1. 症状

  • 头痛发病次数明显减少
  • 前日起床时发病,从颈部至腰脊火辣不适
  • 头部昏胀不清,有晕感但不痛
  • 易汗,仍稍烦躁,口干苦
  • 苔薄黄腻、质红,脉细滑

2. 辨证

  • 证属气虚清阳不升,内风夹痰上扰

3. 治疗

  • 方剂: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
  • 药物:
    • 天麻 10g
    • 焦白术 15g
    • 半夏 10g
    • 茯苓 10g
    • 陈皮 6g
    • 黄连 4g
    • 葛根 25g
    • 苦丁茶 10g
    • 当归 10g
    • 制黄精 12g
    • 石菖蒲 10g
    • 夜交藤 20g
    • 白蒺藜 12g
  • 剂量: 24剂

4. 服药反应

  • 药后头昏基本缓解,颠顶有重胀感,背后火辣,口苦减轻,心慌不显
  • 苔淡黄腻、质暗红,脉细滑

5. 调整治疗

  • 方剂: 原方中加炒山药 15g,姜黄 10g,枸杞子 10g

四诊(第14剂后)

1. 症状

  • 诸症基本消失

讨论

  • 初诊时症见: 头痛剧烈,头昏重、颈僵,恶心欲呕、口干苦粘、苔黄腻、脉细滑
  • 辨证: 虚证头痛,睡后则减,起立加剧

治疗方案

解锁完整医案

详细的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