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整理
患者信息
- 姓名:廖某
- 性别:女
- 年龄:25岁
- 就诊时间:2016年1月
主诉
患者3+月前外感后出现双侧面颊部、鼻根部、额部、眉棱骨处持续性胀痛,伴有鼻流少量黄色脓涕,上述疼痛午后尤甚,偶有头晕,偶有双侧交替性鼻塞,嗅觉减退,无发热、恶寒,无耳闷、耳胀,无耳痛、耳流脓,无咽痛、咽干、咽部异物感,无恶心、呕吐等症。
现病史
患者曾自行服用“阿莫西林胶囊、板蓝根颗粒”等药物,因症状未见明显缓解而前来就诊。
既往史
患者平素易困倦,喜食辛辣,面色萎黄,眠欠佳,小便可,大便稀溏。
体征
- 舌象:舌体胖,舌质红,边有齿印,苔黄
- 脉象:脉滑
- 鼻腔检查:前鼻镜下见鼻腔黏膜充血,双侧鼻甲肥大,鼻中隔左偏,鼻腔内可见少量黄色脓性分泌物附着,鼻腔内未见明显新生物,双侧上颌窦区及额窦区轻度按压痛,副鼻窦区无明显按压痛。
诊断
- 西医诊断:鼻窦炎(上颌窦、额窦)
- 中医诊断:耳鼻咽喉科“鼻源性头痛”范畴,证属脾虚夹湿热证
辨证分析
- 病因:鼻腔黏膜肿胀,鼻窦开口易受阻塞,通气引流不畅,窦腔内空气逐渐被吸收,导致“真空性头痛”,从而引起窦腔内黏膜血管扩张,血清漏出,充满窦腔,窦内压力增高,出现严重的“张力性头痛”(该患者描述为胀痛)。
- 病机:湿热上蒸,蒙闭清窍,清窍不利,则见头昏、头痛;因该患者平素喜食辛辣,内有湿热;脾气虚弱,健运失职,清阳不升,鼻窍失养,湿热之邪壅聚鼻窍,则见鼻塞、流脓涕、嗅觉减退、鼻甲肥大;脾虚湿困,升降失常,则平素易困倦、面色萎黄、便溏,舌体胖,舌质红,边有齿印,苔黄,脉滑,辨属脾虚夹湿热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