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整理

案例概述

  • 病症:湿火炽盛,广疮
  • 参考文献
    • 俞弁《续医说》
    • 李时珍《本草纲目》

病因分析

  • 广疮:明代俞弁《续医说》记载:“弘治末年,民间患恶疮,自广东人始。吴人不识,呼为广疮。又以其形似,谓之杨梅疮。”
  • 李时珍进一步发挥:“杨梅疮,古方不载,亦无病者。近时起于岭表,传及四方。盖岭表风土卑炎,岚瘴熏蒸,饮啖辛热,男女淫猥。湿热之邪积蓄既深,发为毒疮,遂致互相传染,自南而北,遍及海宇,然皆淫邪之人病之。”

诊断

  • 病症名称:广疮,又名霉疮、广疮、时疮、棉花疮
  • 发病机制:多因气化(间接)传染和精化(接触)传染而发
  • 症状
    • 先出现下疳
    • 或见有横痃
    • 发杨梅疮
    • 发病前,多见有全身性发热,头痛,骨节部位酸痛,咽干喉痛
    • 皮表病变:外阴部皮肤先起红晕,后即见成斑片者,名杨梅斑;有形如风疹者,名杨梅疹;若其状如赤豆,嵌入肉内者,则名杨梅豆;若疹粒破溃,肉反而突出于外者,更名翻花杨毒
    • 严重者,其毒侵及骨髓、关节、内脏,则统称之为杨梅结毒

治疗方案

解锁完整医案

详细的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