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遗尿医案
患者信息
- 姓名:李某
- 性别:男
- 年龄:6岁
- 初诊日期:2010年8月28日
主诉
夜间遗尿3年余,近1个月来每天尿床。
症候
- 大便干,色深
- 发育缓慢,消瘦
- 易外感
- 原来食欲不振,现已改善
- 小儿麻痹(右小腿肌肉萎缩,因此右腿比左腿短)
- 右下肢细,跛行
- 舌中部有白苔,苔厚,苔白滑,舌澹
- 脉沉细
经络诊察
未见明显异常
辨经
病在足少阴经、足太阳经。为脾肾虚寒体质。
选经
足太阴经、足太阳经、任脉、阳明经
选穴
- 肾俞(点)
- 大椎(灸15分钟)
- 身柱(灸15分钟)
- 手足三里
- 建里
- 中极
- 三阴交
二诊
- 苔滑,舌澹,已不遗尿
- 点中极,针建里、中脘、手足三里,灸身柱15分钟
疗效
共2诊;属临床痊愈
医案解读
此例为“小儿发育缓慢”全程病例中的遗尿部分讨论分析。
从症候和舌象脉象考虑
- 食欲不振、挑食、胃易疼、消瘦及舌中部苔厚,显示脾虚兼有湿气困中。
- 发育缓慢、尿床、脉沉细,表示肾虚。
- 脾阳根于肾阳,肾阳虚则脾阳也虚。
- 肾与膀胱相表里,肾阳虚则膀胱虚寒。
- 脾肾两虚,脾为足太阴,肾为足少阴,而足三阴经皆通于小腹部,故取中极、三阴交。
- 中极为膀胱募穴;中极、三阴交两穴为足三阴经交会穴。
- 手足三里、建里配穴称为“三个里”,其作用为建脾补中益气。
- 大椎为诸阳经之会,用于(表)阳气虚病症。
- 身柱亦为督脉穴,常用于小儿发育缓慢。
《诸病源候论·小便病诸候·尿床候》
- 人有于眠睡不觉尿出者,是其禀质阴气偏盛,阳气偏虚者,则膀胱肾气俱冷,不能温制于水,则小便多,或不禁而遗尿。
- 即肾与膀胱虚寒的体质能导致小便多或小便不禁,故遗尿。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