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患者信息

  • 性别:女
  • 年龄:38岁
  • 主要症状:右胁下痛反复发作五年余

诊断

  • 西医诊断:慢性胆囊炎、胆囊萎缩
  • 中医诊断:胁痛

初诊信息

  • 就诊日期:1985年4月12日
  • 面色:青黑无华
  • 体型:形瘦体弱
  • 精神状态:精神萎靡
  • 疼痛部位:右胁下痛,喜按
  • 其他症状:大便不利三日,手足冷,呕吐清水
  • 舌象:舌苔白滑,质淡
  • 脉象:脉沉细弱

初诊方剂

  • 药物组成
    • 乌梅 50克(去核)
    • 北细辛 5克
    • 干姜 12克
    • 当归 12克
    • 泡参 15克
    • 附子 15克
    • 蜀椒 30粒
    • 黄柏 6克
    • 桂枝 6克
    • 泡参 15克
    • 黄连 8克
    • 大黄(酒制) 8克

二诊信息

  • 症状变化:胁下痛明显减轻,便出呕止,手足温润,舌苔白,质淡红,脉沉细
  • 加药:鸡内金 12克,玄胡索 12克

后续治疗

  • 方剂调整:更汤为丸,先后以原方加减出入30余剂
  • 疗效:诸症全消

按语

胆为“中清之腑”,与肝相表里,输胆汁而不传化水谷,以通降下行为顺。患者胆病五春,正气已虚,加之纳差少食,气血化源不足,又久服苦寒通降之品,已犯虚虚之戒,故变生诸证。肝、胆为手足厥阴之属,乌梅丸为厥阴病之主方,有调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妙,恰中病机。重用姜、附、桂、椒之品,以温通肝阳之气,鼓动胆腑,振中清之职,用归参之品,补气益血,使气血升复以扶正,用连柏、大黄微清通降,顺胆腑之气,亦防刚燥之品,刚柔相济,一升一降,寒温互制,故调治三月而诸证尽愈。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