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古愚先生医案
病情描述
李古愚先生每食后即大便,腹稍胀,胸膈饱闷。医者给予参术后,痞闷更加严重,小便清长。脉象表现为左寸涩,右寸滑,按之如黄豆大且鼓指,关尺之脉皆弦小,左尺脉迢迢有神气。
诊断与治疗
诊断
孙氏根据脉象诊断为积痰郁滞于肺,导致大肠之气不固。
初次治疗
- 药物:桔梗、莱菔子各9g,白豆蔻、橘红、栀子各3g,川芎1.5g,生姜3片,葱3根。
- 煎服方法:水煎服,取吐。
- 治疗效果:服药半小时后,出现恶心,吐出清痰,欲吐之势虽有,但痰积胶固,不易完全吐出。
二次治疗
- 药物:莱菔子一合,擂浆水,加蜂蜜,与半碗饮之。
- 治疗效果:吐出胶痰二碗余。
连续治疗
- 药物:二陈汤加白术、旋复花、麦芽。
- 治疗效果:调理后痊愈。
按语
朱丹溪案例
朱丹溪曾遇族叔泄利日久而神不悴,小便涩少而不赤,脉涩而颇弦,膈微闷,饮食减,素喜食鲤鱼,诊为“积痰在肺”,“肺为大肠之脏,宜大肠之本不固也,当与澄其源而流自清”,治以吐法而愈。
孙氏治疗思路
孙氏效法丹溪治病必求其本,以宣化治泄泻而得安。孙氏引王纶言,病有当吐而不可吐者,如尺中脉按之有力则当吐之。李氏脉右寸滑大而鼓指,为肺中积痰,关尺之脉皆弦小,有欲吐之病势,左尺脉迢迢有神气,表明宜用吐法。
药物选择与用法
- 桔梗、莱菔子、川芎、葱:上行,宜于涌吐。
- 白豆蔻、生姜:止呕,可防涌吐太过。
- 莱菔子:生用,升则吐风痰。
- 浆水、蜂蜜:因其高而越之。
- 二陈汤加白术、旋复花、麦芽:健脾化痰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