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某医案

病史与初诊

1.1 病情描述

1个月前,熊某因外感后出现风阳上扰,表现为头痛巅疾,牙关开合不利。经清泄肝胆治疗后,病情好转。

1.2 初诊症状

两旬以来,患者出现以下症状:

  • 夜寐不安
  • 心胸烦躁
  • 腹中雷鸣
  • 大便带血
  • 舌苔薄腻
  • 脉象濡

1.3 初诊诊断

证属心脾两虚。

1.4 初诊方药

方用养营归脾合剂。

  • 潞党参 14.4g
  • 当归身 10.8g
  • 酸枣仁 14.4g
  • 茯苓 18g
  • 茯神 18g
  • 白术 14.4g
  • 山药 24g
  • 砂仁 5.4g
  • 石决明 54g
  • 焦神曲 24g
  • 扁豆花 14.4g

1.5 初诊疗效

服药5剂后,至鸡鸣始得安寐,一梦颇酣,但仍有心悸荡漾,若有事绪纷繁者,食量衰减,脉濡细。

二诊

2.1 二诊症状

  • 睡时较安,神情亦较安静
  • 右背红癣如掌大已12年,每至冬季严寒,瘙痒殊甚,今则满背蔓延
  • 右膝股酸麻无力如萎,足趾着地疼痛
  • 舌糙少液
  • 脉濡软

2.2 二诊诊断

心营既虚,肾阴亦弱,且兼风阳血热。

2.3 二诊方药

  • 天王补心丹 36g
  • 潞党参 14.4g
  • 当归身 14.4g
  • 酸枣仁 14.4g
  • 枸杞子 10.8g
  • 茯苓 18g(朱砂拌)
  • 茯神 18g(朱砂拌)
  • 黑豆衣 14.4g
  • 炒神曲 18g(砂仁末 3.6g 拌)
  • 朱砂安神丸 14.4g(临卧时服)

2.4 二诊疗效

夜寐较安,梦纷已减,头痛巅疾诸恙皆瘥,惟惊惕恍惚,若有所思,临事健忘,右半身上至手臂,下及膝股,酸麻无力,如痿如痱,外形有余,脉濡软。

三诊

3.1 三诊症状

  • 右半身上至手臂,下及膝股,酸麻无力,如痿如痱
  • 脉濡软

3.2 三诊诊断

心脾同调,参以清泄血热。

3.3 三诊方药

  • 生何首乌 18g
  • 墨旱莲 18g
  • 女贞子 14.4g
  • 柏子仁 18g
  • 当归身 10.8g
  • 酸枣仁 14.4g
  • 枸杞子 10.8g
  • 木瓜 14.4g
  • 茯苓 18g
  • 茯神 18g
  • 天王补心丹 36g
  • 六味地黄丸 36g
  • 白鲜皮 6g

3.4 三诊疗效

夜寐较安,梦纷已减,头痛巅疾诸恙皆瘥。

四诊

4.1 四诊症状

  • 惊惕恍惚,若有所思
  • 右半身上至手臂,下及膝股,酸麻无力,如痿如痱
  • 脉濡软

4.2 四诊诊断

养心益肾以巩固疗效。

4.3 四诊方药

  • 山药 24g
  • 茯苓 18g
  • 茯神 18g
  • 柏子仁 12g
  • 当归身 10.8g
  • 酸枣仁 14.4g
  • 远志 6g
  • 枸杞子 10.8g
  • 麦冬 9g
  • 五味子 6g
  • 炙龟甲 36g
  • 六味地黄丸 18g

按语

此案乃因脾虚而营血衰少,血不养心所致。故用人参养营汤合归脾汤加减,养血益气,安神宁志,睡眠很快好转。后因风癣蔓延而加生何首乌清血热,白鲜皮祛风癣,因右半身肢体酸麻无力而加地黄丸补肾养阴,但心脾同调、养血安神的治法贯穿始终。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