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病案

病例介绍

患者信息:

  • 姓名:马某
  • 性别:女
  • 年龄:43岁
  •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裴介镇

初诊日期: 2012年10月5日

主诉:

  • 右侧面颊部阵发性电击样疼痛,持续1年余
  • 发病初期有感受风寒史
  • 平素四肢不温

既往治疗:

  • 前医曾以中西药及针灸治疗,效果不佳

现症:

  • 遇寒冷及触动耳前部位则发作疼痛
  • 连及右侧头部,甚至进餐时不能以右侧咀嚼
  • 近期每天至少发作1次,甚至1日发作数次,轻重不一

舌象: 淡红 苔象:脉象: 弦细沉

诊断: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处方:

  • 麻黄 6g
  • 制附子 6g
  • 细辛 3g
  • 白芍 20g
  • 炙甘草 15g
  • 白芷 10g
  • 川芎 9g
  • 地龙 10g
  • 天麻 10g
  • 钩藤 15g
  • 泽兰 15g
  • 7剂,水煎服,日1剂

复诊情况

复诊日期: 2012年10月13日

症状变化:

  • 药后症状明显缓解
  • 1周内发作3次,程度较前明显减轻
  • 继续依原方再服1周后,1周内1次未发
  • 后又以上方连续服用10剂,病情完全控制,未见反复

按语

头痛既是中医临床多种疾病中常见伴随症状,也是一个独立的病证。头痛辨证一般多从辨外感与内伤、辨部位与经络、辨病因、病理产物等方面着手,如外感者有风寒、风热、风湿,内伤者有气虚、血虚、肝肾亏虚、血瘀等;从经络而言,前额痛为阳明头痛、颠顶痛为厥阴头痛、两侧头痛为少阳头痛、后枕部连及项背为太阳头痛;从脏腑言,肝阳头痛者头痛且眩兼心烦易怒、胁肋胀满,肾虚头痛者头痛且空、腰膝酸软;从病理产物言,血瘀者头痛如刺、痰浊者头痛昏蒙,在辨证还需要结合脏腑经络气血阴阳虚实,对症选药选方,较为繁琐。

畅老临床擅用汤方辨证,活用经方,疑难病注重于脉,如此案中抓住“头痛遇寒加重、四肢不温、脉弦细沉”的核心症状,联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条文,辨为太少两感之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温阳散寒而获良效,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中“脉沉”反映了阳虚为本,病在少阴。明代赵献可言“有头痛连脑者,此系少阴伤寒,宜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陈士铎《本草新编》“细辛气清而不浊,故善降浊气而升清气,所以治头痛如神”,内助附子,外助麻黄,以温阳散寒。案中畅老对附子、麻黄、细辛用量均轻,但收效明显,关键是把握了病机,当轻则轻、当重则重,轻可四两拨千斤,重可如雷霆入耳。

如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尝思用药如用兵。善用兵者,必深知将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敌;善用药者,亦必深知药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病。”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