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某医案

基本信息

  • 性别:女
  • 年龄:39岁
  • 病历号:01798
  • 首诊日期:2002年9月6日

主诉及病史

患者经行腹痛已近1年,近2个月逐渐加重。患者自去年8月以来无明显诱因,每月经期则小腹正中及右侧少腹坠胀痛,尤以月经第1天为甚,伴腰痛,经量不多,色暗有血块,服止痛药可缓解。近2个月以来痛经呈进行性加重,服止痛片亦无效,有时头晕。

首诊情况

1. 体征

  • 舌象:舌质暗红、苔薄黄
  • 脉象:脉弦
  • B超报告:子宫后位,正常大,质中,活动差,压痛(+),右侧附件可见“哑铃形”包块回声,大小为8.9cm×4.2cm,内可见光点,光带样回声边界欠清

2. 诊断

证属瘀血阻滞

3. 治疗

  • 方剂:花蕊蒲黄汤加味
  • 药物
    • 当归15g
    • 川芎15g
    • 赤白芍各20g
    • 五灵脂20g
    • 蒲黄20g
    • 花蕊石60g
    • 丹参30g
    • 鸡血藤30g
    • 川楝子10g
    • 延胡索10g
    • 炮姜10g
    • 怀牛膝30g
    • 桃仁15g
    • 红花15g
    • 益母草30g
    • 制香附15g
    • 威灵仙20g
    • 南山楂30g
  • 煎服方法:14剂,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情况

1. 体征

  • 舌象:舌体胖舌质暗,苔薄黄
  • 脉象:脉沉细

2. 诊断

治宜化瘀消,散结止痛

3. 治疗

  • 方剂:花蕊蒲黄汤加味
  • 药物
    • 花蕊石60g
    • 五灵脂15g
    • 蒲黄15g
    • 柴胡10g
    • 生牡蛎30g
    • 枳壳20g
    • 制香附15g
    • 乌药10g
    • 威灵仙15g
    • 半夏15g
    • 浙贝母12g
    • 僵蚕15g
    • 赤芍20g
    • 陈皮10g
    • 山楂炭30g
    • 丝瓜络30g
    • 苏梗15g
    • 砂仁15g
    • 生炒麦芽各30g
    • 益母草30g
    • 鸡血藤30g
  • 煎服方法:7剂,水煎服,每天1剂

三诊情况

1. 体征

  • 舌象:舌质暗红,苔薄黄
  • 脉象:脉沉细

2. 诊断

治用桂枝茯苓丸加味

3. 治疗

  • 方剂:桂枝茯苓丸加味
  • 药物
    • 柴胡10g
    • 生牡蛎30g
    • 制香附15g
    • 乌药10g
    • 浙贝母15g
    • 僵蚕15g
    • 半夏15g
    • 昆布15g
    • 海藻20g
    • 石菖蒲15g
    • 山楂炭30g
    • 茯苓15g
    • 桂枝12g
    • 赤芍20g
    • 丹皮15g
    • 桃仁15g
    • 苏梗15g
  • 煎服方法:10剂,水煎服,每天1剂

四诊情况

1. 体征

  • 舌象:舌质暗胖苔薄黄
  • 脉象:脉沉细
  • 月经情况:月经1周后当潮

2. 诊断

仍用花蕊蒲黄汤加减调治

3. 治疗

  • 方剂:花蕊蒲黄汤加减
  • 药物
    • 花蕊石60g
    • 五灵脂15g
    • 蒲黄15g
    • 柴胡15g
    • 生牡蛎30g
    • 制香附15g
    • 乌药10g
    • 僵蚕15g
    • 半夏15g
    • 浙贝母15g
    • 山楂炭30g
    • 丹参20g
    • 制乳没各12g
    • 当归20g
    • 桃仁15g
    • 土元10g
    • 瞿麦15g
    • 大黄炭6g
    • 制附片9g
    • 细辛5g
  • 煎服方法:水煎服,每天1剂

按语

经期小腹及少腹坠胀痛,痛经呈进行性加重,伴腰痛,经量不多,色暗有血块,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右侧附件可见包块。此乃瘀血内阻之证,治用活血化瘀,行气散结;由于月经周期来临,在应用行气活血、化瘀散结的同时,还要注意应用收敛止血,以防活血过度;月经过后则注意消散结药物的应用,以消除包块,由于温通之药可以加强散结之效果,故此,按此方案连续应用2个周期,则临床效果显着。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