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万鑫医案
患者信息
- 姓名:付某某
- 性别:女
- 年龄:38岁
- 初诊日期:1976年2月3日
病史
患者于昨日骑自行车不慎摔倒,右手扶地,起来后自觉右臂不能活动,今日来丰盛医院就诊。
检查
- 症状:右肩下垂,肩关节肿胀,皮肤青紫,触摸时骨擦音明显,疼痛剧烈,右肩关节功能丧失,患肢短缩,健侧手扶托伤肢,手指有轻度麻木感。
- 影像学检查:拍X线片示:右肱骨外科颈内收型骨折。骨折向外上方成角畸形,骨折远端向外上方错位1/3,局部还有碎骨片。
诊断
- 诊断:右肱骨外科颈骨折。
处理
(1) 复位
- 步骤:
- 一助手先用双手固定折骨远端,在腋下用力向上提拉。
- 术者用一手掌按住骨折部缓慢用力向下按压,直到成角畸形消失为止。
- 术者仍用一手握住骨折部,另一手握住肱骨下部轻轻加以牵引,然后晃动臂部,骨折部出现骨擦音。
- 这时术者握住肱骨下部的手改为用力向上顶,使骨折两断端受到挤压。
- 上顶时,一定要把骨折处充分握住,保护好对位、对线,否则易造成再错位。
(2) 夹缚固定
- 步骤:
- 先在腋窝处压一大棉垫,此垫尽量向上压。
- 再在外侧的骨折部位压一厚棉垫,压在骨折成角畸形原角顶的部位。
- 然后用宽5cm、长度同臂部的纸板固定,内外各1块,固定后用绷带悬吊前臂。
- 同时外敷正骨散,内服接骨药。
后续治疗
- 复查:术后,每周复查1次,半个月后透视观察骨折对位、对线仍很好,未发现任何异常现象。
- 愈合情况:6周时已愈合,2个月时功能已完全恢复。
诠解
- 肱骨外科颈骨折:又称臑骨上段骨折,以老年人较多见,亦可发生于儿童和青壮年人。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均可造成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上常分为以下几型:裂缝骨折、外展骨折、内收型骨折、骨折脱位。
- 治疗原则:术者和助手须配合默契,根据X线片认清骨折类型、移位程度、有无成角畸形及碎骨片。术者施用手法时要稳,对不同类型的骨折用不同的方法复位,如一次不成功时,不可轻易放弃手法复位,因为骨折靠近肱骨头,骨折近端长度短、体积小而不易牵引,医师要有熟练的手法,掌握住骨折错位方向及程度,才能做到准确无误,心中有数。治疗这种骨折采取稳准有力的手法才能很快收效。
- 固定方法:用内、外侧大纸夹板,对内收型的骨折手法是上提、下牵、下按,对外展型的骨折手法是上提、理顺(从里向外推)、下牵。对这两种类型的骨折采用两种手法一般都能复位,对内收型骨折的固定是在腋下要垫满棉团,不放棉卷;对外展型骨折的固定绝对要垫棉卷后再固定,这样固定后不易再错位,经3
4周即能稳定,56周后可拆除固定物。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