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年龄52岁,女性。主诉情绪不宁3月,加重2天。情绪不宁、多思善疑、失眠健忘、神疲乏力、时有头晕、面色无华、食欲减退。舌质澹,苔薄白,脉细弱。中医病名心脾两虚证,证型心脾两虚,病因病机为素体脾胃亏虚,忧思过度,劳伤心脾,致心脾气血亏虚,心神失养。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神失养
查看详情 →
患者18岁,女性。主诉耳鸣,病程月余。耳鸣如蝉,昼夜不止,劳则加重,伴头晕眼花,耳内空虚冷感,纳差腹胀,倦怠乏力,懒言语怯,健忘失眠,欲静厌动,面色微黄,月经量少色澹。舌质澹,苔薄白,脉细弱。中医病名为耳鸣,证型为心脾两虚,清阳不升,耳失温养。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耳鸣清阳不升
查看详情 →
刘某,男,54岁,少寐半年余,多思善虑,心悸胆怯,疲乏无力,少寐健忘,夜间睡眠时间3~4小时,少则1~2小时,时有头晕,纳呆,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中医诊断为郁证,证属心脾两虚。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郁证思虑过度
查看详情 →
程某,41岁,心慌气短,头晕,胸满闷,怕独处,乏力汗出,畏寒,易急躁,睡眠不佳。舌澹红苔白,脉沉细。中医诊断心悸,证型心脾两虚,心神失养。舌象澹红苔白,脉象沉细。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悸心神失养
查看详情 →
女,43岁。主诉入睡困难近10年。病程10年。主要症状包括入睡困难、易醒、多梦、头晕头痛、心烦易怒、健忘、乏力。舌红,苔白。脉弦细。辨证为五志过极,郁而化火,久则气阴受伤,神明被扰。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失眠肝火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15岁,男性。主诉头昏疲倦、失眠纳差。病程未明确。中医诊断头痛,证型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型。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面色㿠白,爪甲少华,神疲肢倦,纳差乏味,头痛头昏,痛甚泛恶,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头痛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37岁。主诉头晕目眩一年余。现症头晕目眩,阵阵心悸,面色无华,体倦乏力,眠差入睡难,月经先期、量多淋漓。舌澹苔薄有齿痕,脉细。血压86/54mmHg。中医诊断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病因病机为思虑劳倦,内伤心脾,气血不足。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低血压心悸失眠
查看详情 →
患者41岁,女性,主诉入睡困难伴睡眠不深20余年,加重1年。主要症状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左侧太阳穴跳痛、心烦急躁、胸闷、憋气、记忆力下降、乏力、周身酸痛、口腔溃疡、嗳气、委屈,月经量少、经期错乱。舌红,苔薄黄,脉弦滑。中医诊断为郁证,证属心脾气血两虚。病因病机为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心脾气血暗耗。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郁证脾虚
查看详情 →
女性,61岁,反复皮肤紫癜2年,头晕乏力1年,加重伴便血1天。面色贫血貌,舌体胖,舌淡,苔白,脉沉细。中医诊断紫斑,证型心脾两虚。病程2年,病机为禀赋薄弱,嗜食偏食,烦劳过度,损伤心脾,气血不足。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紫癜便血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18岁,女性。主诉耳鸣月余,鸣声如蝉,昼夜不止,稍劳则甚,蹲起时头晕眼花,耳鸣更甚。自觉耳内空虚、冷风感,纳差腹胀,倦怠乏力,懒言语怯,健忘失眠,欲静厌动,面色微黄,月经量少色澹。舌质澹,苔薄白,脉细弱。中医病名耳鸣,证型心脾两虚,清阳不升,耳失温养。病因病机为思虑过度,损伤心脾,气血不足,神失静谧。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耳鸣神失静谧
查看详情 →
66岁,主诉劳神太过,夜不成寐,或睡或醒,或入寐即梦,醒后若惊,精神倦怠,纳谷不香,健忘心悸。面色不华,舌质稍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中医诊断为失眠,证属心脾两虚,病因病机为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脾失健运,生化无源,髓海失充,心神失养。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健忘失眠
查看详情 →
患者58岁,男性。面色萎黄,精神不振,多思焦虑,四肢无力,忸忡健忘,心悸盗汗,食少不眠,阳事不举。舌淡苔腻,脉细弱无力。中医诊断为心脾两虚,肾阳不足。病机为脾虚运化失常,生化无权,血少心失所养,思虑过度致阳气虚,阳事不举。
心脾两虚肾阳不足气血亏虚心悸盗汗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0岁。主诉头晕目眩,梦多易醒,心悸健忘,肢倦乏力,纳食无味,面色无华。病程3月余。舌质澹,苔薄白,脉细无力。中医诊断心脾两虚,心神失养。病因病机为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神失养。面色无华,舌质澹,苔薄白,脉细无力。心悸失眠健忘,神乏食少,头目失养,肌肤失荣,脾气不足,运化失健。
心脾两虚健忘心神失养血虚
查看详情 →
女性,38岁,主诉睡眠质量差,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乏力,不思饮食。病程一月。中医诊断为失眠,证型为心脾两虚,气血不足。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精神不振,疲乏懒言。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失眠心悸头晕
查看详情 →
患者64岁,女性,主诉健忘、语言前后记不清,多寐日达18~20小时,下午4~7点较清醒,四肢乏力。舌质红,苔薄白,脉弦。中医病名属多寐,证型为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病因病机为气血亏虚,心神失养。望诊见舌质红,苔薄白;闻诊未提及;问诊见健忘、语言混乱、多寐、四肢乏力;切诊见脉弦。
健忘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多寐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0岁,男性。主诉遗尿18年,尿多清长。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心悸怔忡,健忘不寐,梦多烦躁,畏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中医病名遗尿,证型心脾两虚,病因上虚不能制下,水道失约,肾阳不足,气化失常。
心脾两虚健忘不寐遗尿肾阳不足
查看详情 →
李某,女,18岁,耳鸣持续月余。耳鸣如蝉,昼夜不止,劳则加重,伴头晕眼花,耳内空虚冷感,纳差腹胀,倦怠乏力,懒言怯动,健忘失眠。面色微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诊断为耳鸣,辨证为心脾两虚,清阳不升,耳失温养。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耳鸣清阳不升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29岁。主诉后脑不能着枕,着枕则头昏眩晕难以入眠,病程1周。中医病名眩晕证,证型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元神失养。望诊舌红苔薄白,闻诊未提及,问诊未提及,切诊脉沉细。病因病机为气血不足,脑失所养。
心脾两虚眩晕气血亏虚失眠
查看详情 →
59岁,心脾两虚,面色萎黄无华,心慌气短,健忘怔忡,劳累时心前疼痛发作。脉象虚软似弱,有时仍有停止现象。心电图示V3、V5之S-T段低平。心脾两虚,阳运失灵,血行不畅。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健忘怔忡心慌气短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18岁,女性。主诉耳鸣,鸣声如蝉,昼夜不止,稍劳则甚,伴头晕眼花。面色微黄,舌质澹,苔薄白,脉细弱。诊断为耳鸣,辨证为心脾两虚,清阳不升,耳失温养。自觉症状包括耳内空虚、冷风感,纳差腹胀,倦怠乏力,懒言语怯,健忘失眠,欲静厌动。月经量少色澹。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清阳不升耳失温养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