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胃脘痛+气滞血瘀

患者38岁,男性。主诉上腹灼痛,空腹时加剧,伴嗳气泛酸,病程自20岁起,反复发作。中医诊断为胃脘痛、脾寒胃弱、中阳不足。证属脾寒胃弱,中阳不足。症状包括上腹隐痛、脘部觉凉、喜温喜按、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四肢欠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象细。体征显示轻度贫血貌,上腹部压痛,大便潜血阳性。X线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胃脘痛脾寒胃弱中阳不足四肢欠温
查看详情 →
患者39岁,男性,胃脘疼痛6年余。胃脘疼痛,每于饥饿或劳累时发作,痛处不移,得食稍缓。舌质暗,舌苔白根厚,脉沉弦细,按之沉滞不起。中医诊断为胃脘痛,证属气郁日久,痛久入络。病机为气郁及血,瘀血内阻。
胃脘痛气滞血瘀肝郁化热瘀血内阻
查看详情 →
患者30岁,女性,主诉上腹部胀痛,右肋缘压痛,腰酸重,心悸半年,加剧2天。舌澹而暗晦,苔薄白中根稍厚腻,脉弦缓。中医诊断胃脘痛,证型为肝胃气滞血瘀,寒湿中阻。病因病机为肝气犯胃,气滞血瘀,夹有寒湿。病程2年,近半年症状加重。
胃脘痛气滞血瘀肝胃不和寒湿中阻
查看详情 →
患者53岁,男性。胃脘胀痛,压痛明显,夜间尤甚,形体消瘦,痛苦病容。舌红苔白腻,脉沉弦。中医病名胃脘痛,证型肝胃不和,病因气滞血瘀,热结于胃,寒邪损伤胃腑阳气。病机为肝木克脾土,脾阳损伤,生化之机日惫。形体瘦,发病规律冬春加重,饥饿时发病,病情加重于1977年。
胃脘痛气滞血瘀肝胃不和脾阳损伤
查看详情 →
女,53岁,胃脘疼痛渐重,心下痞满,食后尤甚,泛吐酸水,头昏肢冷,饮食日减,大便黑滞,形体黄瘦,倦怠乏力,胃脘胀满疼痛拒按有振水声,舌质淡边有瘀斑,苔白,脉沉细无力,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胃肠钡餐透视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变形,胃下垂,证属脾胃虚寒,中气下陷,饮停中焦,气滞血瘀。
胃脘痛气滞血瘀心下痞满泛吐酸水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