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26岁,女性。主诉为疹疮由下肢向头面传扩,伴有痒痛,病程近2年。中医病名属隐性红斑狼疮(副银屑病)。证型为浊毒逆乱、气血瘀滞。病因病机为产后恶露未解,营养过剩致浊毒内蕴,疹毒转化。望诊见头额至山根、上下睑偏黄带青晦,印堂、上唇及人中沟有疹毒,舌质淡,舌尖收紧有剥象,舌体中根有花斑性溃疡。闻诊见声嘶。问诊提示既往有肝胃不和、腹痛失眠、过敏性鼻炎及产后恶露未下史。切诊未明确描述脉象。
脾虚肠滞湿疹红斑狼疮肝胃不和
查看详情 →
患者60岁,男性,主诉双下肢乏力、头部胀痛,病程10天。头痛以左颞部为甚,持续性发作,右侧肢体乏力,睡眠差。舌澹暗、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涩。中医诊断为中风,辨证为气虚血瘀痰阻,脾肾两虚。体征示神志清,精神差,左侧肢体肌力正常,右侧肢体肌力4级,脑膜刺激征阴性。
脾虚肝郁中风中经络气虚血瘀脾肾两虚
查看详情 →
女,38岁,失眠2个月,周身无力,心悸不宁,头昏头沉,不思饮食,健忘。神清,形体消瘦,面色少华,言语低微,舌质澹,苔薄白,脉细弱。不寐,气血亏损,脾气虚弱,血不养心。
脾虚不眠气血亏虚心虚
查看详情 →
59岁男性,主诉中风后遗偏瘫和咳嗽气紧2月。形体壮盛,呼吸气粗,喉中痰鸣,语言不利,咯大量稀白痰涎,发热多汗,头昏微晕,疲乏纳差,睡眠差多梦,右侧肢体瘫痪呈拘挛状态。舌质暗,苔白厚,脉弦滑,血压170/95mmHg。中医诊断中风、咳喘。辨证脾虚肝旺,风阳挟痰浊上壅,脑络瘀滞。
脾虚湿盛中风后遗症肺气壅滞痰浊阻络
查看详情 →
患者37岁,男性,主诉失眠心悸1年。头昏乏力,失眠多梦,心悸胆怯,神呆喜静,默默不言,纳食不馨。舌淡,苔白腻,脉细弦数。证属心脾两虚,肝气郁结,心神失常。
脾虚生痰失眠心悸心脾两虚肝气郁结
查看详情 →
女,37岁,主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9年。口腔溃疡生于唇、舌、面颊内侧,呈淡白色溃疡斑点,圆形或椭圆形,迁延难愈。面色萎黄,舌质暗淡、苔白腻湿滑,脉细滑。中医诊断狐惑病,证属脾虚湿困、瘀浊内蕴。
脾虚湿困狐惑病瘀浊内蕴口眼生殖器三联征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36岁。主诉抑郁8年,胃疼6年。情绪抑郁、易怒、急躁、焦虑。消化系统症状包括胃脘部疼痛、发胀、食后减轻、按之痛剧、遇热则轻、自觉有气自胃部上冲、腹泻、便溏、纳差、寐差、易早醒。月经量少,行经期间小腹痛,经色深红,无血块,白带多有异味。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缓。中医诊断郁证(肝郁气逆证),胃脘痛。病因病机为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气机逆乱,脾失运化。
脾虚抑郁肝郁气逆胃痛
查看详情 →
74岁女性,饮水呛咳、失语1月,病程1月。面色萎黄,舌质暗,苔白厚腻,脉滑、双尺弱。痰多,咯吐不利,口粘,大便3日1次,语声嗓哑、不清。舌象提示痰浊内蕴,脉滑、双尺弱提示肾气不足。中医诊断为痰浊阻窍。
脾虚中风中经络痰浊阻窍肺气不宣
查看详情 →
患者70岁,女性,过敏性发作性皮疹17年。主要症状为面部干裂脱皮,身上亦有,涂药无效,发痒,睡眠差。病程自1989年起,反复发作,逐渐发展为干性粗糙皮肤。异常经络为太阴经、阳明经、手少阴经。舌象未提及,脉象未提及。病在太阴经、阳明经、任脉。病因病机未明确描述。
脾虚过敏性皮疹皮肤干燥肺气不足
查看详情 →
46岁女性,情绪低落反复发作两年。精神澹漠,反应稍迟钝,舌质澹、苔薄白,脉弦。肝郁气结,肝气横克脾土,脾失健运,心气不足、心血亏虚、心神不宁。病位在肝、脾、心。中医诊断为郁证,证型为肝郁脾虚型。
抑郁症肝郁气结脾失健运心气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12岁,女性。主要症状为额头、指蹼皮肤瘙痒,伴有鳞屑及痤疮,时有汗出、鼻塞流涕、打喷嚏、中脘痞胀、口干口苦不欲饮、月经量少。舌质澹紫,苔澹黄腻,脉细。中医病名湿疹,证型气虚风盛湿郁证。病因病机为气虚血燥,风盛湿郁,肺卫不固,脾虚湿阻,血虚生风,营卫不和。
脾虚过敏性皮炎气虚血燥风盛湿郁
查看详情 →
患者58岁,男性,反复夜寐不安1个月余。主症为入睡难、早醒、醒后难再入睡、心烦意乱。舌澹略黯,有齿痕,脉细弦略涩,双寸尺部不足。中医诊断为心脾不足,阴津亏损。病因为作息失常,劳倦耗伤阴津,心神失养。
夜寐不安心脾不足阴津亏损
查看详情 →
8个月男婴,泄泻2周,大便稀溏,日行4~5次,色黄糟杂,肌瘦神疲,囟陷颈软,腹胀纳差,烦躁多啼,气短自汗,睡眠张口露睛,印堂、环口色青,发稀如穗,唇舌俱澹,舌无苔,脉沉弱。证属中气不足之脾虚泄泻。
脾虚泄泻印堂色青中气不足大便稀溏
查看详情 →
3个月男婴,腹泻2个月,大便青绿,每日3~5次,食少,恶心,睡眠不安。面色青白,印堂色青,腹膨胀,唇色澹,舌苔白滑,脉弦数。中医诊断未明确病名及证型,病机未详。
脾虚腹泻肝郁
查看详情 →
患者47岁,过敏性哮喘20年,发作时张口抬肩呼吸,不能平卧,伴过敏性鼻炎、眼睛过敏、畏光。肺主气,肺气失宣,痰浊内蕴,肺脾肾功能失调,痰湿阻肺,气机不利。面色晦暗,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弱。声音低微,无特殊气味。病程较长,症状持续存在。
脾虚过敏性哮喘肺气不足肾虚
查看详情 →
久泻肉脱,少腹疼痛,欲食下咽,汩汩有声,才入贲门而魄门已渗出。印堂年寿夭而不泽,气口六部细弱无神。清阳不升,元阴下陷,转输失职,闭藏倾败。肾为胃之关,脾之母,饮食入胃需藉少火生气,脾土腐熟需少火。万物生长皆属真阳,脾土不能运化精微,肠胃不能运化水谷,三焦无出纳之权,五阳乏敷布之道。泻久亡阴,下多亡阳,阴阳根本悉归肾中。
脾虚久泻肾阴虚阳气虚
查看详情 →
33岁男性,主诉午后身热、无汗、精神倦怠、下肢痠软、腹胀纳呆、口干喜冷饮、小便短黄、大便滞而不爽。舌淡胖有齿印,苔黄腻,脉弦重按无力。中医辨证为湿滞脾胃,郁而化热,热蒸于外,气耗于中。
脾虚湿盛乙型肝炎湿热内蕴气耗于中
查看详情 →
患者25岁,女性。主诉双侧面颊部、鼻根部、额部、眉棱骨持续性胀痛,病程3个月。面色萎黄,舌体胖,舌质红,边有齿印,苔黄,脉滑。鼻腔黏膜充血,双侧鼻甲肥大,鼻中隔左偏,鼻腔内有黄色脓性分泌物。证属脾虚夹湿热证。病因病机为湿热上蒸,蒙闭清窍,脾虚湿困,升降失常。
脾虚夹湿热鼻源性头痛
查看详情 →
患者头昏10余年,加重1月。头昏沉重,久读书报后加重,伴一过性肢体无力、冷汗。颈椎病史10余年。神志清楚,精神萎靡。中医诊断眩晕,辨证为素体气虚,风阳内旋,挟痰走窜。舌象未提,脉象未提。
眩晕气虚痰湿肝阳上亢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68岁。主诉入睡困难3年,加重1个月。主要症状包括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难寐、神疲乏力、自汗、纳差、四肢沉重。面色萎黄。舌质澹,苔薄白。脉缓弱。中医诊断不寐,证型为心脾两虚。病因病机为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导致心神失养。望诊见面色萎黄,舌质澹。闻诊未见异常。问诊提示病程3年,症状包括睡眠障碍、乏力、自汗、纳差。切诊见脉缓弱。
脾虚不寐心脾两虚气血不足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