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战+寒热往来

女,28岁,发热,寒战,咽部充血,无汗,恶心,呕吐,烦躁,胸闷,舌质红,苔薄,脉浮大而弦。邪热乘虚内侵,阻于少阳。面色正常,舌象红,苔薄,脉浮大而弦。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咽部充血、无汗、恶心、呕吐、烦躁、胸闷。脉象浮大而弦。
寒热往来肾病综合征正气不足外邪入侵
查看详情 →
女,28岁,寒热及上脘阵痛一周,病程一周。上脘胀痛,拒按,呕食物残渣,畏寒发热,无汗,头身痛,口渴不欲饮,食纳减,头额昏痛,眼眩,乏力,停经七月余。面色萎黄,舌红苔黄白少津,脉弦缓。上脘及两胁下按痛。寒热往来,热多寒少,大汗,头昏,口苦干,舌红苔心黄,脉弦细数。少腹胀痛,心烦不安。
寒热上脘痛经水适来热入血室
查看详情 →
52岁男性,主诉门脉性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腹水,病程较长。中医病名属少阳证,证型为邪据少阳、阴阳失调、虚火上炎。望诊见舌苔白厚腻,口舌生疮;闻诊无明显描述;问诊见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胸胁苦满、头晕恶心、默默不欲饮食、小便黄而量多;切诊见脉弦细无力。
门脉性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过敏性休克
查看详情 →
女性,62岁,间歇性发热80余天,咳嗽咯痰16天,症状加重6天。舌质红少津,脉细数。发热前寒战,背部如浇冷水,体温达39.8℃,伴全身酸痛,咽痒干咳,口渴不欲饮,口苦口酸,时有恶心,大便溏烂。三阳证,少阳证,太阳证,阳明证,热炽伤津阴虚证。
发热未作少阳证热炽伤津阳明证
查看详情 →
女,12岁,持续发热40天,发热、寒战、咽红微咳、大便3日1次。邪热久羁,表证未罢,邪热与湿胶滞于里,证属湿温,湿浊渐化,久热气阴虚耗,邪已入营。面色无华,舌红绛苔薄微腻,脉沉细尺弱。
发热待查结核病待排湿温少阴发热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10天,女性。主诉高热3天,伴寒战、纳呆、呕吐、便秘、尿少频、尿液浑浊赤、腰部压痛。舌质微红,舌苔白腻中黄。脉弦滑而数。中医辨证为湿热之邪侵入膀胱,血行受阻,关门不利,形成淋证。邪入三焦,发为往来寒热。
寒热往来急性肾盂肾炎湿热下注膀胱气化失常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60岁,间断发热4个月。主诉为间断发热,体温波动在37.5℃~39℃之间,以晚间为重。面色苍浮,唇暗,舌暗有瘀斑,舌苔薄黄腻,脉沉滑稍弦。中医诊断为发热,证型为气虚血瘀,内蕴湿热,伴有水肿。病程较长,伴有小便不利、怕热、无汗等症状。
发热气虚血瘀内蕴湿热水肿
查看详情 →
三岁女童,痘疹如蚕种,病程九日,痘疹色白顶陷。毒盛气虚,气不足托毒,证属痘疹,病机为毒盛气虚,外感疫毒。面色无华,舌苔干黑,脉数,神昏,口渴,舌黄。脉象数,舌象干黑,症状包括神昏、口渴、舌黄、胸腹胀闷。
痘疹气虚热盛舌黄
查看详情 →
4岁女性,主诉感冒3日,寒战,不思饮食。头痛、胸胁苦满、寒热往来、口苦无味。苔薄,脉弦微浮。诊断为少阳伤风半表半里证。
寒热往来感冒少阳伤风胸胁苦满
查看详情 →
患者44岁,男性。主诉为脘腹胀满,傍晚寒热往来,浑身疼痛,四肢沉重,胸脘痞闷,不欲饮食,口苦,心烦,干呕。中医病名为湿疟夹感冒,证型为湿邪困阻,兼有外感。病因病机为外感湿邪与感冒相夹。面目浮肿,舌苔白腻,中部黄灰,脉缓而无力。
湿疟感冒胸脘痞闷口苦
查看详情 →
17岁女性,形体消瘦,神识恍惚,二颧发赤,舌质红绛边有瘀点,体温39°C,寒热往来,热多寒少,烦躁不安,口苦纳少,口渴不善饮,小腹胀满拒按,小便发黄,脉弦细而数。中医诊断为热入血室,病机为外感邪热内陷血室,血热互结,阻于胞宫。病因病机涉及外感风热,经期邪热内陷。
寒热往来热入血室血热互结瘀热内陷
查看详情 →
患者52岁,男性。主诉门静脉性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寒热往来,头晕恶心,不思饮食,口舌生疮,颊内及上腭白色疱疹,小便黄而量多,舌苔白厚腻,脉细无力。邪据少阳,阴阳失调,虚火上炎。
门静脉性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腹水邪据少阳
查看详情 →
患者发大汗,战栗鼓掉,燥热身如火焚,出汗如雨,身冷如冰,寒热交替,昼夜不息。脉象右手阳脉数而浮洪无力,阴脉略沉小而虚,左三部浮软。诊断为阳虚证。
寒热往来阳虚证卫阳虚
查看详情 →
患者50岁,女性。主诉湿温夹疟,低热2个月,每日寒战后浑身不适。面色晦黄,胸胁苦满,寒热往来,头晕目眩,食欲缺乏,口苦咽干,周身倦怠,精神萎困,口唇结膜苍澹。脉象沉细而濡,兼有数象。辨证为伤寒少阳证。病因病机为发热日久,病入募原,处于半表半里之间,寒热交争,头晕目眩,营卫不调,日久气血俱耗,故现贫血之象。肝病传脾,脾虚受病,故见食欲缺乏。
湿温夹疟少阳证气血不足脾虚
查看详情 →
女,40岁,高热寒战,右上腹及右胁疼痛,病程10余日。寒热往来,身目俱黄,右上腹时痛向右肩背放射,恶心欲吐,食少,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大便7~8日未解,小腹硬满。舌红苔黄燥,脉弦数。诊断为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肝胆湿热便秘口苦咽干
查看详情 →
患者22岁,女性。主诉心窝部偏右侧突发剧烈疼痛,继而整个上腹部剧痛,恶心呕吐,吐出蛔虫2条,高热寒战。病程2日。中医病名属胆道蛔虫证,证型为肝郁气滞,湿热内阻。病因病机为嗜食辛辣生冷,肝郁气滞,湿热酿虫,上窜胆道。望诊面色苍白,舌苔微黄而腻。闻诊无特殊描述。问诊见阵发性剧痛,痛如钻顶,拒按,汗出肢冷,呕吐频作,口苦,咽干,目眩,大便二日未行。切诊脉象忽火忽小。
寒热往来胆道蛔虫胰腺炎肝郁气滞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20岁,腮腺炎病程4天。主症为左侧颈部肿痛、高热39.1℃、寒热往来、寒战、头痛、纳呆。舌红、苔薄白,脉弦紧。病属腮腺炎,病机属外感风热,邪犯少阳,气机阻滞。
寒热往来腮腺炎高热头痛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62岁,男性。腰痛,夜间寒战,高热,小便频数、赤涩疼痛,头晕,肢节疼痛,口干,口气臭,便秘。中医病名肾盂肾炎,病程为急性发作。面色潮红,舌红苔黄,脉数。体征见体温升高,结膜及咽喉充血,双侧嵴肋角压痛,叩击痛阳性,肌肤灼热。尿常规示红细胞、白细胞增多,蛋白阳性。病因为湿热蕴蒸,病机为肾虚下焦湿热,上犯肝胆,致少阳枢机不利。
寒热往来肾盂肾炎急性发作肾虚下焦湿热
查看详情 →
男性,64岁。间歇性寒战、高热半年,加重月余。寒战,高热,头昏,目眩,口苦咽干,不思饮食,倦怠乏力,两目黄染,皮肤瘙痒,尿黄如浓茶。舌质稍红,苔微黄而腻。脉细弦。湿热蕴结,熏蒸肝胆之阳黄证。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不思饮食,头昏、头痛、汗出热退,微恶风寒。瘀热在里,湿热蕴发黄疸。
阳黄证湿热蕴结瘀热在里太少合病
查看详情 →
患者体质素壮,不易患病。发病时间为七月间,症状为寒战、高热、头痛如刀劈、周身无汗、手足躁扰、气急微喘,体温达41℃。脉洪大而浮紧。病程短,病情发展迅速。中医病名为伤寒,证型属太阳阳明合病,病因病机为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舌象未提及,面色未提及,声音未提及,气味未提及,病史未提及,脉象洪大而浮紧。
寒热往来温病无汗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