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36岁,主诉失眠、思想难以集中、精神失常、烦闷、易怒、春季及受刺激后多发。中医诊断心脾两虚,肝火上炎。症状包括口苦、小便赤、神疲、嗜睡、舌紫红少苔、脉寸关缓滑、两尺不应。二诊见精神好转、夜寐安、两尺脉应指,脘闷、大便软烂色青黄、矢气多。三诊脘闷解除,矢气仍多,喜喝白开水,大便成软条色黄,仍感烦闷。四诊精神好、夜寐安、大便正常、舌脉平,胃纳稍减。五诊病情稳定好转,舌脉已平。
心脾两虚神经官能症肝火上炎
查看详情 →
患者50岁,女性。主诉头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心慌,失眠,纳差。舌质澹。中医诊断心脾亏虚,气血不足,脾阳不振。病因病机为心脾亏虚,气血不足,不能上荣,脑失所养;脾阳不振,运化无力。望诊面色苍白,舌质澹。闻诊未提及。问诊有心慌、失眠、纳差。切诊脉细弱。
心脾亏虚气血不足面色苍白唇甲不华
查看详情 →
43岁 男性 主诉失眠三年余 大便溏泻 食欲不佳 腹胀嗳气 头晕而痛 四肢酸麻 面色苍白少华 语低力微 苔白质澹而胖 脉象沉弱 中医病名:失眠 败血证 病因病机:气血不足 脾胃虚弱 运化失常 心血不足 脑失滋养 血不养肝 症状描述:失眠 大便溏泻 食欲不佳 腹胀嗳气 头晕而痛 四肢酸麻 脉象沉弱 舌象白质澹而胖
心脾两虚贫血气血不足脾胃虚弱
查看详情 →
女,30岁。头晕伴乏力2个月。面色不华,头晕,乏力,月经量多,舌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血小板计数50×10⁹/L。虚劳(心脾两虚)。病因病机为体质虚弱,烦劳损伤心脾,心血不足,脾虚倦怠,气不摄血。
心脾两虚虚劳气血两虚血小板减少症
查看详情 →
女,27岁,前额及双颊蝴蝶状黑斑持续1年,情绪抑郁,表情悲伤,头晕神疲,少寐健忘,疲乏纳差,腹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诊断黧黑斑,郁证。辨证肝郁气滞,心脾两虚。病因为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气血亏虚,肌肤失养。
心脾两虚黧黑斑郁证肝气郁结
查看详情 →
女,39岁,胸闷心悸,劳累后加重,脘腹作胀,进食油腻则大便易溏,夜寐不安,舌苔薄有裂纹,脉细,证属心脾两虚,肝木乘侮,瘀阻脉络。
心脾两虚肝木乘侮瘀阻脉絡胃纳馨香
查看详情 →
患者40岁女性,月经淋漓不净2月。面色萎黄,舌体大,边齿痕,质淡暗,薄黄苔,舌下脉络增粗,脉沉。主证为经漏,中医诊断为瘀阻胞脉、心脾两虚。病程2月,症状包括经血色鲜红初期暗,小腹胀凉,腰痛,带下正常。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乳腺增生史。体征见舌胖大边齿痕,黄白苔,脉沉。病因病机为瘀阻胞脉,心脾两虚。
心脾两虚经漏瘀阻胞脉腰痛
查看详情 →
女,二十五岁,主诉面部及腰部色素沉着,病程自七六年起,渐进性加重。中医病名肾阳虚兼心、脾两虚,病因病机肾阳亏虚,心脾两虚。望诊舌淡白,质胖嫩。闻诊未提。问诊有全身无力、心悸、消瘦、食欲不振、恶心腹泻、失眠、月经稀少、手足厥逆、昏厥。切诊脉沉迟而弱,两尺脉微欲绝。
心脾两虚阿迪森氏病肾阳虚面色晦暗
查看详情 →
患者34岁,女性。主诉为周期性水肿,血压高,多在经前1~2天发病,经后1周内达高峰。中医病名为经期水肿,证型为心脾两虚,肝郁气滞。体征见颜面及双下肢水肿,血压波动,心悸、心烦、眠差多梦、头晕目眩、胸闷乳胀、胃脘嘈杂、少腹隐痛重坠、口干不欲饮、大便稀溏、小便清、白带量多如涕、澹黄色味秽。舌暗胖有齿痕,舌苔薄润滑,脉弦细数。
心脾两虚经期水肿肝郁气滞水湿内停
查看详情 →
女,42岁,头昏、心烦、胸闷胀1年余。郁证,证属肝气郁滞,心脾两虚。头重脚轻,身倦乏力,心悸,汗出,右脚趾阵发性跳动,纳少,睡眠差。面色萎黄,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心脾两虚郁证肝气郁滞
查看详情 →
患者35岁,女性,主诉月经过多,经期1周,现行经3天,量多,伴心悸、乏力、面白无华、腰膝酸软。舌苔薄白,脉沉无力。中医诊断月经过多,证型心脾两虚,冲任不足。病机为心脾两虚,冲任不足。
心脾两虚月经过多冲任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28岁,女性,主诉心悸20天。病程28天前有剖腹产史,婴儿死亡后出现心慌、气短、乏力、盗汗。舌质澹,苔白,脉沉细。中医诊断为心悸,证型为心脾两虚。病因病机为产后气血损伤,忧思过度,气阴暗耗,心血不足,心失所养。
心脾两虚心悸气阴两虚盗汗
查看详情 →
患者24岁,女性。主诉尿色如酱油,伴心悸气短、头晕目眩、纳谷呆滞、夜寐不安、腰膝酸软、神困肢倦、烦躁胸闷、善叹息。病程自1982年1月起,持续约1年余。中医诊断为血尿。证型为心脾两虚,肾阴不足,阴虚内热夹瘀。望诊见面色萎黄,舌质黯红,苔薄白。闻诊未见明显异常。问诊见症状多样,涉及心、脾、肾及气血功能。切诊见脉沉滑小数。
心脾两虚尿血肾阴不足阴虚内热
查看详情 →
患者34岁,女性。主诉齿龈出血、皮肤瘀斑、月经量多,病程自1986年春开始,持续两年余。面色萎黄,全身浮肿,下肢尤甚,头晕头痛,心悸气短,心烦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纳差,口干不欲饮,尿少便秘。舌澹少苔,脉弦细而数。辨证为心脾两虚。病因病机为精亏血少,肾精损伤,虚火上炎,脾不统血,冲任不固。
心脾两虚齿衄精血亏损肾阴虚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0岁,女性。主诉月经淋漓不断2个月。症状包括月经色澹质稀,伴心慌心烦、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腹胀纳差、失眠多梦。舌质澹,舌苔白,脉沉细无力。中医诊断为崩漏,证属心脾两虚,脾不统血。病机为心脾两虚,气血双亏,冲任不固,统摄无权。
心脾两虚崩漏气血双亏脾不统血
查看详情 →
患者46岁,女性。经期持续1月余仍点滴不止,乏力嗜睡,口干舌燥,喜冷饮,心烦眠差,腰腹微胀痛。舌质绛红无苔,脉沉细数。证属心脾两虚,阴虚内热,略夹血瘀。
心脾两虚经血不止心烦眠差口干喜冷饮
查看详情 →
女,50岁,眩晕多梦,心急烦躁,胃痛,恶心纳差,反酸水,右胁隐痛,倦怠无力,小腹胀痛,大便干燥,尿常频急,腰痛带多,口常干苦,饥不欲食。眩晕,胃痛,心急烦躁,右胁隐痛,小腹胀痛,大便干燥,尿频急,腰痛。肝气郁结,心肾不交,气虚下陷。舌薄黄,脉小弦。
肝气郁结心肾不交气虚下陷肝火偏旺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57岁。主要症状包括神疲懒言、心慌、头昏乏力、口干、手抖唇麻、下肢畏寒、面部烘热。舌质澹紫,苔黑,脉细。中医诊断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属虚劳范畴。病因病机为骨髓受损,髓不生血。病程中伴高血压、桥本氏甲状腺炎及手术史。二诊时出现颜面萎黄、畏寒、瘀斑、夜寐欠佳、腹胀腹痛、口舌溃破、纳谷欠佳、吞酸、口苦口干、大便溏稀。舌质澹紫红,苔薄。
心脾两虚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气血两虚上热下寒
查看详情 →
脾阴虚,纳呆、食少、腹胀、大便失调、倦怠乏力、面色无华、毛发少润、皮肤干粗、形体消瘦、口干唇燥、手足心热、心烦、舌干少津、苔少或无。脾阴不足,脾气散精、津液不布,营血亏虚,濡养失职,阴虚生内热。脾阴虚影响肺、肝、肾等脏腑功能,导致肺脾两虚、肝旺乘脾、脾肾不足、心脾两虚等。脾阴虚与胃阴虚有别,脾阴虚重在营血不足,胃阴虚重在津液不润。
脾阴虚纳呆食少腹胀
查看详情 →
女性,46岁,关节游走性疼痛,低热,消瘦,病程3个月。中医病名:风痹。证型:阴伤虚热,血虚不营,气虚不运。病因病机:病久阴伤,虚热内蒸。望诊:面色皖白,皮肤干燥,舌红苔黄腻。闻诊:无描述。问诊:午后低热,五心烦热,形体消瘦,精神倦怠。切诊:脉弦细。
心脾两虚急性风湿热风痹阴虚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