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52岁,胃脘隐痛10年余,胃脘胀痛连及两胁,生气后加重,胃脘嘈杂,早饱,嗳气反酸,恶心,胃纳差,乏力,大便时溏,眠差多梦。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度不典型增生。肝气郁滞,气滞血瘀,脾虚气弱,胃气上逆。舌质黯红,苔薄白,脉弦。
脾虚气弱胃脘隐痛肝气郁滞气滞血瘀
查看详情 →
62岁男性,胃脘痞闷不适、腹胀2年,餐后明显,伴口干口黏,厌油腻,纳食欠佳,大便干稀不调。舌干有裂纹,白苔,脉弦长。中医诊断为痞满,辨证为气阴双亏,肝气郁结。脉象细弦数、滑数,舌红有裂纹,血压140/100mmHg。
脾虚胃炎气阴双亏肝气郁结
查看详情 →
男性,37岁,胃脘隐痛反复2年半,凌晨尤甚,按之加重,嗳气,喜温饮,口苦不干,纳差,胸及右胁不适,心悸,大便溏,乏力,寐差。舌质澹黯,苔白微腻,脉弦虚。形体消瘦。中医病名胃痛,证型脾虚肝郁证。舌象质澹黯,苔白微腻,脉象弦虚。
脾虚肝郁证胃痛肝郁食滞胃酸
查看详情 →
患者45岁,男性,主诉胃脘痛多年,曾确诊为幽门溃疡病,近时胃痛不止。舌前部两侧有瘀斑,苔微黄,脉细弱。中医病名胃痛,证型脾胃气虚内寒,病因病机为脾胃虚寒,气滞血瘀。望诊见舌前部两侧瘀斑,苔微黄。闻诊未提及。问诊见胃脘痛多年,曾有半年未发作,近因停药心下微痛。切诊见脉细弱。
脾胃气虚胃寒气滞血瘀胃痛脾肾虚寒
查看详情 →
患者43岁,男性,主诉胃脘部隐痛反复发作40年,加重2个月。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泛吐清水,纳食渐减,大便时干时溏,口干苦喜温饮,反酸,脘中灼热,头昏,疲乏,面色少华。舌质澹,苔薄白,脉沉细。中医病名胃痛,证型脾胃阳虚兼夹郁热。望诊面色少华,舌质澹,苔薄白。闻诊无特殊。问诊有胃痛、反酸、纳差、便溏、头昏、疲乏。切诊脉沉细。
脾虚气滞胃痛脾胃阳虚郁热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37岁。主诉胃脘部疼痛,持续2年。症状包括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连及胁肋、善太息、嗳气频繁、口苦烦躁、嘈杂泛酸、大便不畅。舌澹红,苔薄白,脉弦。中医诊断为肝气犯胃,胃失和降证。病因包括情志不畅、饮食伤胃、素体脾虚、外邪犯胃。病机为肝气横逆,克脾犯胃,气机郁滞,胃失和降。
胃痛肝气犯胃胁肋胀痛口苦
查看详情 →
女,42岁,胃脘部疼痛不适,胃酸,烧心,怕冷,手脚心冰冷,睡眠欠佳,病程3年。胃脘痛(慢性浅表性胃炎),证属脾虚湿蕴。面色萎黄少华,唇色澹,舌澹暗苔薄白,脉濡细。
脾虚湿蕴慢性胃炎面色萎黄舌澹暗
查看详情 →
患者36岁,女性。胃脘痞满反复3年,加剧1月,夜间或食后痞满为甚,或疼痛,痛势剧烈。胃脘痞满、疼痛、泛酸、嗳气、纳差、口淡乏味、大便溏、两手冰冷、腰酸、精神疲乏。舌淡胖,苔白滑,脉濡细无力。辨证属脾肾阳虚。
脾肾阳虚胃络虚寒中焦虚寒脾阳不振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42岁。胃脘部胀痛2年余,加重半月。胃脘部胀满疼痛,纳差,头晕,睡眠差,大便稀。舌澹红,苔白厚,脉细。中医诊断胃痛,气滞血瘀证。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病因为酗酒引发,病情逐渐加重。病机为脾胃素虚,寒邪客胃,饮食不节,寒凝气滞,胃失和降,胃络阻滞。
脾虚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胃痛
查看详情 →
患者27岁,女性。主诉胃脘隐痛不适3年余,近半月出现上腹饱胀隐痛,间歇呕叶。诊断为痰饮内阻。症状包括呕叶清水痰涎,胃脘痞闷,纳呆,头眩心悸。舌苔白滑,脉滑。
脾虚胃脘隐痛痰饮内阻胃气不降
查看详情 →
男,37岁,胃脘疼痛4年,伴脘腹胀满,口苦且干,嗳气泛酸,大便常溏。脉细弦,苔薄黄。胃窦炎,肝胃不和,脾虚湿盛。面色萎黄,舌苔薄黄,脉细弦。
脾虚湿盛胃脘痛肝胃不和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52岁,男性。主诉胃脘疼痛数年,一年来呕吐,近4月呕吐加重,呕吐物为粘液及食物,大便秘结,三四天一行,胃脘灼热隐痛。中医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幽门不全梗阻。舌苔白,脉虚大。辨证为脾虚夹饮,久吐伤阴。
幽门梗阻脾虚夹饮十二指肠溃疡久吐伤阴
查看详情 →
脾胃病 脾虚胃弱 痰瘀互结 阴阳失衡 脾主运化 胃主通降 脾阳不振 胃阴不足 精微不化 水湿聚痰 气机失调 寒热错杂 正虚邪实 阴阳偏盛 阴阳失衡 气血生化不足 升降失司 痰阻气滞 精微不归正化 气机升降枢纽 外感六淫 内伤七情 饮食劳倦 气血阴阳失调 脏腑功能失调 五脏俱损 五脏俱荣 甘辛化阳 酸甘化阴 中气不立 阴阳相生 调和对立统一 本虚标实 病程较长 反复发作
脾胃病脾阳不振胃阴不足痰瘀互结
查看详情 →
男,40岁,反复上腹痛不适,眠差多年,腰酸,易疲倦,口干口苦,大便干,舌红苔薄白,脉弦,脾虚湿蕴证
脾虚湿蕴上腹痛眠差腰酸
查看详情 →
女,40岁,反复胃脘痞满1年,偶有恶心嗳酸,胁肋胀痛,口苦,食少,大便不畅,3天一行。剑突下压痛。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窦炎伴糜烂,幽门螺杆菌阳性,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度肠腺化生,部分腺体中度不典型增生。痞证,脾虚血瘀,湿浊内停。
脾虚血瘀痞证湿浊内停
查看详情 →
Hp感染率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及胃癌中均有较高检出。慢性胃炎Hp感染率为70%~92%,萎缩性胃炎为44%~97%,肠化生者为59%~93%,异型增生者为87%~100%。十二指肠溃疡Hp阳性率为86.1%,慢性胃炎为54.2%。Hp与慢性活动性胃炎关系符合Koch定律,认为其为主要病因。中医证型中,湿、热、瘀等邪较单纯脾虚明显为高,反映邪盛时多有活动性炎症及糜烂、溃疡等胃黏膜损害征象。Hp感染与胃癌发病显著相关,约35%~65%胃癌可归因于Hp感染。
慢性胃炎胃癌Hp感染湿热瘀阻
查看详情 →
男,32岁,胃脘不适,饱胀,呃逆,泛酸,隐隐作痛,餐前加重,病程半年,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数,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痛,肝脾不和,肝气犯胃,木克土,脾虚湿阻。
脾虚胃痛肝郁气滞
查看详情 →
患者58岁,女性,反复胃脘隐痛3年余。胃脘隐痛,泛吐清水,纳呆,饮食无味,喜热饮,神疲乏力,畏寒肢冷,消瘦,睡眠一般,大便偏软,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诊断胃脘痛,辨证脾胃虚寒。病因病机为脾阳受损,寒湿内生,胃失温养。
胃脘痛脾胃虚寒纳呆喜热饮
查看详情 →
患者58岁,男性,主诉胃脘隐痛,食后胀满,病程自1995年起。中医病名胃痛,证型脾虚湿蕴,胃气失和。舌澹红、苔白,脉细弱。面色无明显异常,声音正常,无特殊气味。问诊见胃脘隐痛,胀闷不舒,食后加重,腹部怕凉,嗳气,眠差,大便溏软。脉细弱。
脾虚湿蕴慢性胃炎胃气失和湿浊内生
查看详情 →
患者62岁,男性,胃脘隐痛反复发作10余年,近半年胃痛频作,空腹痛,进食痛减,多食胃胀,嗳气泛酸,大便薄,日行3~4次,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弦细。中医诊断为脾胃虚弱,气滞中焦,兼有瘀热。慢性中度萎缩性胃炎,伴中度不完全性结肠化生及轻度不典型增生。
胃癌前病变脾胃虚弱气滞中焦瘀热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