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阳不振+胸闷

女,45岁,心胸痹痛,重侧彻背,胸闷气短,心慌多汗,惊惕不安,心烦易怒,多梦眠差,舌质红,苔白腻,舌根部厚腻,脉结代,心阳不振,心气不足,血脉不畅,心神失常,冠心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心阳不振冠心病心气不足血脉不畅
查看详情 →
患者,46岁,女性。心悸心慌,胸闷头晕,右上腹胀痛6年余,血压90/55毫米汞柱,心率45次/分。心悸不宁,头晕气短,右胁胀痛,易烦,纳差脘闷,苔根腻,脉细迟。证属气阳不振,气机不和。面色萎黄,舌苔根部腻,脉象细迟。
胸闷头晕心悸心慌右上腹胀痛心率减慢
查看详情 →
患者49岁,女性。主诉心悸多年,伴胸闷、四肢关节肿痛、畏寒、面浮跗肿、小溲短少。中医病名心痹,证型为痹证日久,心阳不振,心脉瘀阻。舌苔薄白,脉弦细而促结。辅助检查示心房纤颤。
心阳不振心痹心脉瘀阻
查看详情 →
女,51岁,反复胸闷、胸痛,甚则昏厥,病程15年。胸痹,痰瘀交阻于心,心阳不振,气血脉络不畅。面色苍白,形体肥胖,神疲乏力,心悸,胸膈痞满不舒,心痛阵作,自觉阴冷之气上冲,少寐,舌紫苔白,脉沉细。
心阳不振肥厚性心肌病胸痹痰瘀交阻
查看详情 →
60岁男性 胸闷短气 心动悸 畏寒 四肢欠温 证属心阳不振 面色苍白 舌淡苔白 脉沉迟 心阳不振 畏寒肢冷 痰浊阻滞心脉 痰瘀互结 心阳亏虚 心脉失养
心阳不振冠心病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57岁,男性。主诉发作性心慌、胸闷10余年,加重5个月余。刻下症包括心慌、胸闷、气短、双下肢麻木、四肢畏寒。面色㿠白,舌质澹偏暗,舌苔薄腻,脉象弦细结。中医诊断胸痹心悸,证属气血亏虚,心阳不振。病因病机为劳累过度,思虑伤脾,气血乏源,心阳不振,脉行不续。
心阳不振胸痹心悸气血亏虚脾阳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52岁,男性,主诉早搏增加,阵发性心悸,头晕,目煳,肢体麻木,关节酸楚,胸闷。病程自1969年起。中医诊断心悸,证型心血不足,心阳不振。望诊舌质澹,苔薄腻。闻诊未提及。问诊见早搏、心前区隐痛、神疲乏力、胸闷、肢麻。切诊脉细代。
心阳不振冠心病心血不足肝肾阴虚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65岁,主诉间断性胸闷、气短、心悸20余年,双下肢浮肿伴尿量减少3年,近1周出现干咳、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中医病名胸痹,证属心阳亏虚、水饮凌犯。舌紫黯,苔薄白而润,脉促。辨证为阳气始复,饮邪渐化,舌黯澹,苔薄白而少,脉结代。
胸痹心阳亏虚水饮凌心饮邪内停
查看详情 →
男,69岁,心动悸,胸闷不畅,喘促不宁,病程未提及。中医病名未明确,证型为心阳不振,气机着滞而致络瘀。望诊形神萎顿,面色晦黯,舌澹而紫气明显。闻诊有浮气,脉濡细而涩。
心阳不振冠心病肺气肿气机着滞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8岁。主诉心悸、胸脘隐痛、窒闷、嗳气、下肢浮肿、怕冷、两颧潮红、口干、头痛、月经量少。中医诊断为心阳不振,气滞血瘀。舌质澹青,苔薄腻,脉结代。病程较长,症状复杂,涉及心、肺、肝、肾等多脏腑功能失调。
心阳不振心房颤动气滞血瘀阴血亏虚
查看详情 →
女,67岁,反复胸闷痛伴左肩臂不适3个月,胸闷胸痛,心慌气短,左肩背不适,乏力,畏寒,面色澹黄无华,舌质暗澹,苔薄白,脉沉细略缓涩,心率54次/min,血压110/80mmHg,左冠前降支及右冠斑块形成,胸痹心痛,证属气虚血瘀,阳气虚弱,病机为心肾阳虚,血脉瘀滞,气虚失充。
胸痹心痛气虚血瘀阳气虚弱心肾阳虚
查看详情 →
患者36岁女性,主诉心悸伴头晕、胸闷2年。病程始于1992年春,症状包括心悸、心律不齐、停跳感、头晕、目昏、胸闷憋气,劳累或生气后易发。舌象暗澹,脉象沉细无力,脉律不整。中医病名心悸,证型心血亏损,心阳不足,心肾不交。病因病机为心血亏损,心阳不足,心肾不交。望诊颜面晦暗不华,舌象暗澹。闻诊未提及。问诊包括心悸、胸闷、乏力、头晕、月经来潮症状加重、腰酸膝软、小腹隐痛。切诊脉象沉细无力,脉律不整。
心悸心阳不足心肾不交气血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57岁,男性。反复胸闷、心悸4年,发作较前频繁约1年。胸闷,心悸不安,气短,活动后加重,神疲,面色少华。舌质澹,苔薄白。脉结代。心率58次/分,律不整。中医诊断为胸痹病,辨证为心阳不振。病程较长,症状以心阳不振为主,表现为心气不足,脉象结代,舌象淡苔薄白。
心阳不振胸闷胸痹病室性期前收缩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60岁,男性。主诉心悸气短,胸闷胸痛年余。中医诊断心阳虚损,心阴虚损,痰湿闭阻。证型表现为心烦,失眠,心惕惕然悸动,形体偏胖。舌红少津、边有齿印。脉虚弦结代。
胸闷冠心病心阳虚损心阴虚损
查看详情 →
患者54岁,女性,主诉发作性胸部憋闷气短打嗝10年。中医诊断胸痹,证型心血瘀阻。面色暗红,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涩。病程10年,病机为心血瘀阻,气血不畅,胸阳不振。
心阳不振胸痹心血瘀阻肝气郁结
查看详情 →
51岁男性,乏力胸闷1个月,体型肥胖,近来减肥15kg。舌质淡黯,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沉细。胸痹,证属脾肾阳虚、寒凝血瘀。病机为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阳,阴寒内盛,血脉失于温煦,瘀血内阻。
心阳不振胸痹脾肾阳虚寒凝血瘀
查看详情 →
患者65岁,女性。主诉胸闷、气短反复发作3年。胸闷、胸痛,气短,疲乏,易汗出,肢冷畏寒。舌体澹胖,舌质暗澹,舌苔白腻。脉结代。中医病名为胸痹,证型为气血瘀滞。病机为脾肾阳虚,心阳不振,寒凝血瘀,心脉痹阻。
心阳不振胸痹气血瘀滞脾肾阳虚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43岁,主要症状为心悸气短、胸闷憋气、呼吸急促、头晕乏力、口唇紫绀、形寒肢冷、腰膝凉痛、睡眠不安、小便量少。中医病名为心悸,证型为心阳不足,水气凌心。病因病机为过度饮酒,损伤心脾肾之气,日久损及其阳。舌黯红,苔白腻,脉沉细无力。病位在心脾肾。
心肌病心阳不足水气凌心左心功能衰竭
查看详情 →
女,43岁,心悸胸闷胸痛,痛牵左肩背,两下肢发冷,月经量多,大便干结。胸阳痹阻,气血虚。舌薄,脉细弦。胸阳不振,血液循环不畅,脉络痹阻,兼有气血亏耗。舌薄腻,脉细。下肢冷如浸水中,胸闷不舒,太息,易心悸,背痛转下肢,失眠。
冠心病胸阳痹阻气血虚阳气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50岁,男性。胸闷,胸背隐痛,心前区针刺样疼痛,耳鸣,舌苔薄黄,脉象沉滑,左寸小。心电图示左心供血不足,诊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辨证为痰血阻滞、心阳不振所致之心痹。望诊见舌苔薄黄,闻诊未提及,问诊见胸闷、胸背隐痛、心前区疼痛、耳鸣,切诊见脉沉滑,左寸小。
心阳不振高血压心痹痰浊阻滞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