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眩晕,周身麻木,昏倒,左半身瘫痪,口眼歪斜,肛门坠胀,二便失禁,褥疮。眩晕,周身麻木,左半身瘫痪,口眼歪斜,肛门坠胀,二便失禁。中风。肝肾阴虚,气阴亏虚,痰瘀阻络。舌澹苔薄腻,舌质红,苔薄少津。左脉虚大而数,右脉细软,脉虚弦无力。血压120/90mmHg,血压150/100mmHg。左侧肢体肌力0级,双上肢及右下肢腱反射迟钝,左下肢腱反射消失,巴宾斯基征阳性。
中风气阴亏虚痰瘀内蕴偏瘫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59岁,男性。主诉发作性胸闷伴心慌1个月余。现病史提示平素思虑劳累,性格内向,喜食咸辣。面色晦黄,舌质暗澹,舌苔厚腻,脉沉细无力。中医诊断为胸痹心悸,证属心气不足、肾阳虚弱型。病因病机为思虑劳累伤及心脾,肾气不足,阳气亏虚,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阻。
心气不足肾阳虚弱胸痹心悸心动过缓
查看详情 →
40岁,怀孕三月,感受暑湿秽气,动胎半产,病已一候,恶露未断,下血块,晕厥。形寒内热,肢冷麻痹,眩晕,自汗,腹痛,漏下未已。面唇色澹不荣,舌白,脉涩。虚中夹实。产后元虚邪恋。面唇色澹不荣,舌澹,苔白而腻,脉弦,脉涩,脉软。
血虚肝风动胎半产恶露未断眩晕耳鸣
查看详情 →
患者怀孕二月,跌仆伤胎,半产,产后崩血过多,腹痛,自汗,目昏眩冒,两耳失聪,自语郑声。脉弱,舌澹。元气大亏,血海空虚,脑失所养而致血虚晕厥。崩血未止,头目眩晕,两耳失聪,烦躁不宁,少腹悠痛,头汗自出,四肢微厥。脉弱,舌润。伏痰上蒙,昏狂不宁,烦躁目赤。脉软,舌质澹红,苔薄。脉软,舌红。胃苏,神清,腹痛,胸痹,畏寒。脉来缓,舌澹红,苔薄黄。腹痛已止,胃气亦展,肢酸,盗汗。脉缓,舌澹红。
血虚晕厥产后崩漏元气大亏血海空虚
查看详情 →
张某,27岁,男性。反复乏力1年。乏力,纳差。舌澹胖,边有齿印,苔白。脉细数。虚劳(气阴两虚,热毒内蕴)。禀赋薄弱,饮食不节,饥饱不调,烦劳过度。阴虚内热,气血不足。
虚劳气阴两虚热毒内蕴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65岁,女性。发热40余天,体温37℃~38℃,时而微恶寒,头眩心悸,四肢无力,口干不欲饮水。面色无华,舌淡白,脉沉细无力。中医诊断为血虚发热。病因病机为血虚发热,邪伏少阳。证型为血虚证。
血虚发热少阳邪伏阴血亏虚恶寒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年龄未提及。主要症状包括唇燥血瓣、夜则谵语、心胸懊恼、泛恶呕吐、蒸蒸发热、热不得泄、时而四肢清冷、神志不慧、胸脘痞闷、矢气转而大便五日未行、入暮谵妄、晕厥、牙关紧闭、四肢厥冷、目直上翻、狂乱失神、鼻干烟煤、反复不安。中医病名暑温,证型未明确提及,病因病机为暑热之邪耗气伤阴。望诊见舌苔干黄焦垢、澹红无神、鼻干烟煤。闻诊未提及。问诊包括症状描述及病程变化。切诊脉象弦细数、虚软。
暑温阳明热盛心神被扰湿热内蕴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65岁,主诉发热40余日,体温37℃~38℃,时而微恶寒,面色无华,头眩心悸,四肢无力,口干不欲饮水,舌淡白,脉沉细无力。中医病名为血虚发热,证型为血虚外感,邪伏少阳。望诊见面色无华,舌淡白。闻诊未提及。问诊见发热、恶寒、心悸、乏力、口干。切诊见脉沉细无力。
血虚发热血虚外感余邪未尽邪伏少阳
查看详情 →
患者50岁,女性,主诉突然晕厥意识障碍2小时。病史中有头痛头昏多年,突发头晕目眩、恶心欲吐后昏倒。神志模煳,不能回答问题,舌澹苔白,脉弦缓,四肢厥冷。诊断为厥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病因病机为肝肾阴虚,血虚风动,挟痰上扰,蒙闭清阳。
晕厥血虚风动肝肾阴虚痰上扰
查看详情 →
朱妻 主要症状包括经事淋漓、带下、耳鸣、心悸、自汗多、四肢欠暖、气升及脘、气怯、眩晕、便下艰涩、入夜不能安寐、目视时带花。脉象细滑而弦,舌象澹红,苔中脱,边部薄黄。中医病名为妇科杂病,证型为阴血内亏、风阳偏旺。病因病机为阴血内亏,风阳偏旺,心肝阳亢,血虚络燥,生风浮越,经事淋漓,久耗不复。四诊信息包括舌象澹红、苔中脱、边部薄黄,脉象细滑而弦。
血虚经事淋漓带下耳鸣
查看详情 →
十九岁女性,月经每月两次,量不多,伴头晕、乏力、发热、晕厥、抽搐。血虚内热证,头晕心悸,面色苍白,脉涩,咽干口渴,手心出汗,舌尖赤。舌质较红,脉缓中略虚大。
血虚内热月经频发血色素低红细胞低
查看详情 →
李某某,30岁。主诉房事突然昏厥,伴情志不舒、恼怒惊骇时昏倒,牙关紧闭,两目闭合,手足抽搦,时而抓头捶胸,持续10~20分钟清醒。头部昏蒙,常喜哭笑,失眠多梦,健忘,腰痛。舌质淡紫,苔薄白而润。脉冷细弦。中医病名房事晕厥证。证型属精血亏虚引动肝风,气滞血虚而瘀。病因病机为素体虚弱,情志不舒致气血逆乱。
房事晕厥精血亏虚肝风内动气滞血瘀
查看详情 →
患者62岁,男性。主诉为晕厥3次,伴胸闷、心悸、乏力、失眠、夜尿多。病程1年。中医诊断为晕厥,辨证为心气亏虚证。舌质红苔白,脉弦平偶结代。辨证分析为忧伤过度,耗伤气血,心气虚,心脉失养。
心气亏虚证气厥心悸胸闷
查看详情 →
患者63岁,女性,主诉心悸气短、动则加剧40余天,加重3天。身困乏力,头晕目眩,胸闷叹息,纳少多梦,大便难排,矢气较多,面色不华,唇甲苍白。舌红苔薄黄,脉结代。中医诊断为气阴两虚,兼有气滞。病因病机为气阴两虚,气血生化无源,血虚不能养心,脾虚运化失常,气机郁滞,脉络失充。
血虚心悸气阴两虚气滞
查看详情 →
女,35岁,头晕反复发作10年余,加重1周,血压低,80~85/55~60mmHg,夏季三伏天症状加重,时有视物旋转,恶心,面色苍白,不思饮食,睡眠欠佳,舌淡、苔薄白,脉沉弱。中医诊断眩晕,辨证气血虚弱、清窍失养。
气血虚弱眩晕清窍失养
查看详情 →
34岁,房事之后晕厥,持续一个月余,面黄肌瘦,心悸气短,纳差,胸闷,少寐多梦,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证属心脾血虚。
心脾血虚交媾晕厥面色黄瘦心悸气短
查看详情 →
患者31岁女性,主诉头晕乏力半年,伴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四肢欠温,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临床表现提示气血两虚,清阳不升。病程半年,劳累后诱发晕厥。中医病名为眩晕,证型属气血两虚,病因病机为流产后气血亏虚,清窍失养,清阳不升。
气血虚弱心神失养清阳不升劳累耗气
查看详情 →
患者63岁女性,主诉心悸气短、动则加剧40余天,加重3天。症状包括心悸气短、身困乏力、头晕目眩、胸闷叹息、纳少多梦、大便难排、矢气较多、面色不华、唇甲苍白。舌红苔薄黄,脉结代。中医病名心悸,证型气阴两虚兼气滞。病机为心脾气阴两虚,兼气滞。四诊信息包括面色不华、唇甲苍白、舌红苔薄黄、脉结代。
心悸气阴两虚气滞脉结代
查看详情 →
患者25岁,女性,主诉妊娠期未经产检并有出血史,病程为妊娠期及产后出血。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证型为气血虚脱,病因病机为产后气血暴虚,气不摄血,血不归经,津液外泄,导致出血不止。面色皖白无华,舌澹无苔,脉虚细略促,四肢清冷,自汗如珠,阴道大量出血,意识丧失,腹部喜按,得温则舒,肤色干枯欠荣,呼吸短促。
气血虚脱晕厥产后大出血自汗
查看详情 →
产后瘀血不行,寒热症状,脘闷呕恶气急腹痛,脉模煳如伏,面色青白,舌澹,瘀血阻滞而从上冲。
产后瘀血寒热症状腹痛冲胃气急呕恶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