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两虚+眩晕

患者年龄32岁,女性。主诉眩晕2年余,伴心悸。病程2年。中医病名眩晕,证型血虚。病因病机为血虚心神失养。望诊面色皖白,唇澹,舌澹少苔。闻诊未提及。问诊有眩晕、心悸、体倦、食少、烦躁不安。切诊脉弦缓无力。
气血两虚眩晕血虚心神失养
查看详情 →
患者45岁,女性。左侧肢体麻木胀痛1年,兼颈胀背痛,常发口疮。舌澹,苔薄白,脉细。诊断为气血虚衰,经络痹阻证。病因病机为气血不足,瘀血阻滞,脑脉失养。
中风先兆气血虚衰经络痹阻舌澹
查看详情 →
患者41岁,男性。长期失眠5年余,近症见心烦热、躁动不安、头目眩晕、纳呆、胃脘不舒、泛泛欲恶、夜半烦甚、胸膈满闷。面色晦暗,舌苔厚腻,脉弦滑。气血两虚,痰湿中阻,阳不入阴。病机为痰湿阻于中脘,阳气不潜,致失眠、烦躁、胃脘不适。
失眠心火上炎痰湿中阻气虚
查看详情 →
患者49岁,女性。右侧偏头痛、眩晕、恶心伴右侧颈背部牵制疼痛,病程半年。中医诊断眩晕,证型肾气虚肝火旺。舌质偏红,舌苔薄腻,脉细弦。颈椎前屈活动可,后伸及旋转活动受限,C5、6右侧压痛。头枕部及右背部多处压痛。
眩晕椎动脉型颈椎病肾气虚肝火旺
查看详情 →
女,54岁。主诉胆囊手术后眩晕。面色胱白,发色不泽,唇甲不华,心悸少寐,体倦懒言,劳累后眩晕即发,纳减,舌质淡。脉细弱。证属术后血虚气弱。病机为气血两虚,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所养。
胆囊手术后眩晕血虚气弱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9岁。反复眩晕发作5年,多发生于半夜起床时,伴有恶心呕吐、听力下降,颈部转动时眩晕加重,头重脚轻,漂浮感,睡眠浅,易醒,口干口苦。血压80/50mmHg。舌质淡红,苔白稍腻,脉沉细弱。中医诊断眩晕,证型为气血两虚,痰浊中阻证。
低血压性眩晕气血两虚痰浊中阻清阳不升
查看详情 →
32岁女性,主诉体质虚弱,心膈间痛,牵引乳肋,走注肩背痛。中医病名:背痛。证型:气血双虚。病因病机:产后、大病之后。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体质虚弱,心膈间痛,牵引乳肋,走注肩背痛。切诊:未提及。
产后气血两虚心膈间痛乳肋痛肩背痛
查看详情 →
患者52岁,男性,主诉眩晕欲吐,头痛2年。症状包括目颤欲仆、便秘。舌淡红,苔腻,脉濡滑,右寸不足。中医诊断为眩晕,证属湿浊中阻,清阳不升。舌象淡红苔腻,脉象濡滑,右寸不足。病机为湿浊中阻,清阳不升。
眩晕湿浊中阻清阳不升脾虚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8岁,女性。主诉颈肩背部疼痛10年,加重伴左上肢麻痛1周。症状包括颈肩背部疼痛、左上肢麻木疼痛、四肢乏力恶寒、面色白、唇色淡、眠差。舌淡苔薄白、边有齿痕。脉涩。体征显示颈肩背肌肉紧张,颈椎活动受限,叩顶试验阳性。中医诊断项痹病,证型气血两虚证。病因病机为产后失于调养,脾胃功能不足,气血生化乏源。
气血两虚项痹病颈肩背痛四肢麻木
查看详情 →
女,51岁。头晕,四肢寒冷,自汗,面色苍白,失眠。舌质淡,脉缓无力。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证型为气血两虚。病因病机为脾虚气衰血少,清阳不展,脑失所养,四末欠温,气虚固摄无权,面色白,血不养心则失眠。望诊见面色苍白,舌质淡。闻诊未提及。问诊见头晕、四肢寒冷、自汗、失眠。切诊见脉缓无力。
眩晕气血两虚脾虚
查看详情 →
患者神气委靡,寤则惊惕,动则眩晕。脉细弱。病中经水为崩,血分大伤。面色苍白,舌淡。声音低微,气息短促。问诊提示气血俱虚。脉细弱。中医病名未明确,证型属气血两虚,病因病机为外感邪气,邪退正虚,兼有崩漏,血分大伤。
气血两虚肝肾不足心神不宁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40岁。主诉两腿沉重无力、发凉月余,脐以下至两腿麻木,运动失灵,逐渐加重,近3周两腿痿废不用,右腿尤甚。伴随症状包括眩晕耳鸣、口干不渴、脘闷纳呆、尿黄便粘。中医诊断为痿证。证属肝肾亏虚,湿热蕴结,浸淫筋脉,气血阻滞。体征见面色淡黄,舌润苔薄黄腻,脉沉缓。右腿痿废不用,左腿运动失灵,肌肉拘紧,无萎缩,腱反射亢进,巴氏征阳性,右侧腹壁及提睾反射消失。舌象示舌润苔薄黄腻,脉象沉缓。二诊见舌质润无苔,脉细弱。三诊见舌淡红无苔,脉沉细尺弱。
痿证肝肾亏虚湿热蕴结脾胃气虚
查看详情 →
女,77岁,突发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心悸、胸闷、气短,病程1周。中医病名心悸,证型气血两虚、心脉失养。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结代,时一止。
气血两虚眩晕心悸心脉失养
查看详情 →
45岁男性,主诉头晕目眩,动则加剧,劳累即发,夜寐不佳,病程1月。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唇甲不华,神疲懒言,舌质淡,脉细弱。诊断为眩晕,证属气血亏虚型。病因病机为脾胃不足,气血生化乏源,气虚清阳不展,血虚脑失所养。
眩晕气血亏虚脾胃不足
查看详情 →
女,37岁,头晕目眩1年,心悸失眠,纳减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细。气血两虚。
气血两虚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纳减便溏
查看详情 →
60岁女性,眩晕数年,面色苍白,全身困倦,心悸难眠,呼吸短促,言语懒散,精神疲乏,食欲减退,头晕无力,行走困难,饥饿劳累时加重。舌质淡,脉细弱无力。诊断为中气不足,肝肾两亏,气血不能上潮,脑府失养。心脾亏损,气血不充,血不养心,脾虚神疲纳减,气虚体倦懒言,血不养脑,头晕目眩。舌淡脉弱,属气血两虚。
眩晕气血两虚中气不足肝肾两亏
查看详情 →
产后1日出现头目眩晕、心悸、昏迷不识人、口噤、头身汗出、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微弱。中医病名产后血晕,证型心血大亏、气脱,病因病机为产后失血过多,神不守舍,阳气不伸。望诊面色苍白,舌象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有头目眩晕、心悸、昏迷、口噤、汗出、肢冷。切诊脉微弱。
气血两虚产后血晕心血大亏神不守舍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47岁,男性。主诉耳鸣2年,加重半年。耳鸣表现为双耳蝉鸣、虫叫、汽笛声,声调变化不定,影响睡眠。伴随形体肥胖、头目眩晕、晕甚则吐、腰膝冷痛、神疲乏力、性欲澹漠。中医病名耳鸣,证型肝肾不足,气血两虚。舌象未提,脉象未提,面色未提,声音气味未提,病史提及迷路微循环障碍。
气血两虚头目眩晕耳鸣肝肾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30岁,女性。反复头脑昏沉3年,加重1周。舌质澹,舌胖大,苔白腻,脉滑无力。中医诊断眩晕,证属气血亏虚,痰浊壅盛。病因为产后失血,虚而不复,脾胃虚弱,气虚不能运化水湿,痰湿上蒙,血虚则脑失所养。辅助检查示脑血管痉挛。
眩晕气血不足痰浊壅盛脾虚
查看详情 →
16岁女性,主诉月经周期紊乱,量多如崩,持续5~6天后净,伴有少腹坠感、腰膂酸楚、面色㿠白、眩晕、耳鸣、神疲、形寒肢清。中医病名为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证型为肾阳不足,肾气亏虚,封藏不密,冲脉失约。望诊见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闻诊未提及。问诊包括月经异常、症状描述及病史。切诊见脉细无力。
气血两虚功能性子宫出血肾阳不足肾气亏虚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