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两虚+脾虚+失眠

61岁女性,主诉上腹部隐痛,病程3月,体重减轻10公斤。面色萎黄,舌淡白,苔薄,脉细弱。气血两虚证,心脾两虚。乏力、食欲不佳、大便质稀、夜寐欠佳。血常规提示轻度骨髓抑制,白蛋白降低。
气血两虚脾虚失眠胃恶性肿瘤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1岁。长期腹泻,时发时止,1970年病情加重,大便溏薄,夹杂粘液水泡,腹胀疼痛,肠鸣,胸闷嗳气,食欲不振,少气乏力,畏冷,午后低热,睡眠欠佳,右上腹压痛。舌质澹滑,脉弦细。诊断为久病耗伤正气,肝郁乘脾,消化功能失调。二诊见舌苔微黄腻,脉细数,属湿热下利。三诊见舌质澹,脉沉弦而细,属脾阳受损。四诊症状基本缓解,精神食欲恢复。后续因受凉复发,出现腰痛,诊断为久病伤肾。
脾虚湿热气血两虚慢性肠炎肝郁乘脾
查看详情 →
53岁男性,乏力、头昏、头晕两年余。面色恍白,精神疲乏,头昏晕,皮肤出血点,失眠,反复感冒发热,饮食少味,二便正常,脉沉细无力,舌质澹,有齿痕,苔少、体胖。中医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辨证为气血两虚,气虚卫外不固,血虚养心失神,脾虚致舌体胖、出血点。
气血两虚失眠再生障碍性贫血脾不统血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18岁,男性。主诉肝痛、失眠、心悸、头目眩晕、面部潮红、昏倒、食欲不振、舌木、口苦、咽喉干燥、神疲肢倦、手足冷、步履飘浮、尿频、便秘。舌质红,脉细弱。中医病名为慢性肝炎,证型属脾肾阳气虚,病因病机为阴盛于下,戴阳于上。望诊见舌质红,闻诊未见明显异常,问诊见症状多样,切诊见脉细弱。
慢性肝炎脾肾阳虚肝火上炎阴盛戴阳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17岁,女性。主诉月经过多持续3年,14岁因剧烈运动致月经淋漓不止5个月,后停经5个月,周期40~60天,末次月经7月5日,量多伴血块,头晕目花,心慌失眠,倦怠无力,口干纳差。体征面色苍白,舌苔薄,尖刺,脉细微数。中医病名崩漏,证型劳伤气血,损伤冲任,病机气血两虚,冲任不固。四诊信息:望诊面色苍白,舌苔薄,尖刺;闻诊未提及;问诊有头晕、心慌、失眠、倦怠、口干、纳差;切诊脉细微数。
气血两虚心慌失眠崩漏冲任不固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45岁,女性。主要症状为白细胞减少,伴头晕乏力、易感冒、失眠多梦、心悸纳差、易疲劳。病程未明确。中医病名为白细胞减少症。病因病机为虚劳,病位在气血。望诊见舌苔薄白。闻诊未提及。问诊见症状及既往治疗无效。切诊脉沉细。
气血两虚脾虚白细胞减少症肝肾阴虚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60岁,主诉发作性心慌、胸闷伴气短1年余。中医诊断胸痹心悸,证型为心气虚弱,血瘀痹阻型。面色暗红,舌体偏大,舌苔白厚,六脉寸弦,关尺无力。心率76次/min,律齐,血压120/90mmHg。病程1年余,情绪激动或活动时症状加重,肩背酸痛,眠差。
气血两虚胸痹心悸心气虚弱血瘀痹阻
查看详情 →
患者50岁,女性,主诉绝经后心悸、烘热、失眠1年。舌质澹,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诊断为绝经前后诸症,证型为肝郁气滞、心脾两虚。病机为肝郁脾虚,心血不足,气血失和,脏腑功能失调。
气血两虚失眠绝经前后诸证肝郁气滞
查看详情 →
解某,29岁,已婚。主诉已婚8年未孕,经期过期不净。症状包括经期过期不净、量多、舌澹、质稀、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胱白。舌澹,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中医病名为月经延期证,证型为脾虚不统、中气不足、冲任不固。病因病机为素体虚弱、饮食不节、劳倦伤脾、肾气不纳、冲任不固。
脾虚不统气血两虚月经不调冲任不固
查看详情 →
患者25岁,女性,主诉阴道淋漓出血17天,经色正常,净后3天复见出血,量少色褐。舌中剥尖刺,脉细弦。辨证为劳伤心脾,冲任不固。二诊见舌薄腻、边尖刺,脉细弦。三诊主诉月经周期异常,阴道再次出血,小便频数,舌根黄腻、中剥边尖刺,脉细弦。辨证为脾肾两虚。四诊主诉月经延期,感受外邪,舌薄白、边尖刺,脉细微浮。辨证为外感风热,兼顾冲任。
脾虚气血两虚经漏心脾两伤
查看详情 →
33岁女性,经血先期而至,带经日久量多,头晕、失眠、不思饮食,小腹隐隐作痛,病程17年。舌澹,苔薄,脉细短。阴虚生热,血不循经。
气血两虚脾虚功能性子宫出血阴虚血热
查看详情 →
患者38岁女性,四肢反复出现紫斑10个月,伴鼻衄、牙龈出血,月经量多色鲜红有血块,头晕乏力,心悸气短,失眠,食欲不振,腹胀,大便干。舌苔白腻,脉滑细。中医辨证为气血两亏,湿热隐于血分,脾胃虚弱。躯干及四肢皮肤有出血点,肝肋下2厘米,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气血两亏湿热蕴于血分脾胃虚弱
查看详情 →
患者40岁,男性。主诉入睡困难2年。现病史示精力不济,思维迟钝,焦虑不安,入睡困难,稍睡即醒。体征见头发枯落,面色萎黄无华,神疲肢倦,纳少便溏,心悸健忘,舌澹苔白腻,脉细弱。中医诊断为心脾两虚,病因病机为思虑伤及心脾,心血耗伤,脾虚不能奉养于心。
气血两虚失眠心脾两虚
查看详情 →
刘某,51岁,女性。头晕、四末欠温、自汗、面色白、失眠。舌质淡,脉缓无力。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证型为气血两虚,病因病机为脾虚气衰血少,清阳不展,脑失所养,心失血养,阳气不固。面色白,舌质淡,脉缓无力。
失眠眩晕气虚血少四末欠温
查看详情 →
患者30岁,男性,主诉阳痿半年。症见勃起时间短、早泄、脾气暴躁、阴囊潮湿、下肢酸重、小便黄赤、余沥不尽、口干欲凉饮、大便不爽、睡眠差。舌红、苔黄腻、脉滑稍数。中医诊断阳痿,证型湿热下注型。病位在膀胱、肝。病因病机为湿热下注,宗筋弛纵。
脾虚阳痿湿热下注肝气郁结
查看详情 →
患者66岁,女性。主诉心情抑郁、心烦急躁5年,加重2年。烦躁不安、情绪低落、头晕、胃胀满、食欲缺乏、失眠、双下肢怕冷、乏力、纳差、大便干。舌质淡,苔薄黄,脉细。中医诊断心脾两虚,肝气郁结,心肾不交。
失眠郁证心脾两虚肝气郁结
查看详情 →
患者37岁,男性。主要症状为失眠、右手及面部发麻、午后双上肢不能高抬、夜间盗汗、发作性意识模糊、口鼻干燥、大便干硬。病程较长,有肝硬化病史,脾切除术后出现神经精神症状。中医诊断为肝性脑病,证型为气血两虚,肝胆余热未清,湿痰蒙窍。望诊见舌苔薄白,切诊见脉沉滑。病机为肝脾运化失司,痰湿内生,气血大伤,痰随火升蒙闭清窍。
气血两虚脾虚肝性脑病湿痰蒙窍
查看详情 →
患者34岁,女性,主诉失眠4年余。彻夜不眠或噩梦纷纭,心悸不宁,胆怯易惊,害怕黑暗,不敢独处,恶闻响声,烦躁不安,食后脘腹胀,大便溏泄,月经前期量少色黑,经期腰痛小腹冷,口咽干。舌淡,苔白,脉沉细。中医诊断为气血两虚,心神失养。
失眠气血两虚心神失养心悸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4岁。主诉头晕目眩,气怯乏力2年。既往史提示失眠多梦,易于感冒,汗多怕冷,月经量少。形体肥胖,精神状态动则气怯,语言低微。面色欠华,舌质澹,舌苔白,脉细弱。中医诊断为虚劳,证属脾肾气血俱虚。
失眠多梦白细胞减少症脾肾气血俱虚头晕目眩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1岁,男性。主诉面色苍白、唇甲无华、神疲肢倦、饮食不思、心悸、失眠、眩晕、夜间口干、大便黯黑如柏油、大便隐血阳性。舌质澹,苔白燥,脉弦大而无力。辨证为气血虚失统摄,属血虚肝热、气虚脾寒之候。望诊见面色苍白、唇甲无华、舌质澹、苔白燥。闻诊未提及。问诊见饮食不思、心悸、失眠、眩晕、口干、大便异常。切诊见脉弦大而无力。
脾虚气弱气血两虚心悸失眠便血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