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气滞血瘀

患者43岁,男性。脘胁胀闷不舒,饮食减退,面色灰滞。弥漫性肝癌,证属肝郁气滞血瘀。舌澹苔白,脉弦迟。复诊见肝区隐痛,食欲不振,苔白腻,脉弦动。三诊时甲胎蛋白下降,肿瘤缩小,体重增加,精神好转。舌澹苔白,脉弦缓。四诊时面色红润,精神饮食正常,脉弦缓。
肝癌复发肝郁气滞血瘀甲胎蛋白高
查看详情 →
患者39岁,男性。主诉肝大、胃脘胀痛不舒,病程5年。中医病名痞气,证型肝郁脾虚、气滞血瘀。病因病机为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湿热伤阴。望诊面色晦暗,舌象未提。闻诊未提。问诊见脘腹胀闷、胁肋胀痛、鼻衄、口干、身倦乏力、入睡困难、多梦、大便溏泄。切诊肝质硬,脉象未提。
气滞血瘀肝郁脾虚痞气肝大
查看详情 →
患者28岁女性,主诉婚后不孕2年。急躁易怒,失眠多梦,乏力,腹胀嗳气,畏寒肢冷,盗汗,四肢发凉。月经量少色暗,经前乳痛,带下色黄。舌质暗红有瘀点,苔薄滑,脉沉涩。中医诊断为不孕-气滞血瘀型。病程2年,病因病机为气滞血瘀,影响冲任胞宫功能。
气滞血瘀不孕2型糖尿病津亏火旺
查看详情 →
患者54岁,男性。主诉心前区闷痛、气短反复发作两年,近7天加重。症状包括心前区闷痛,活动后加重,伴头晕、耳鸣、腰酸腿软。舌质澹青,苔白,脉弦紧。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肾心痛)。病机为肾阴不足,肾阳虚微,心脉失养。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改变,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异常。
气滞血瘀心绞痛肾阴虚肾阳虚
查看详情 →
86岁男性,主诉肝占位7月,胁肋胀满不适1月。胁肋胀满,偶有刺痛,纳食可,夜寐一般,二便调。舌质紫暗,脉弦涩。中医诊断积聚病,证型气滞血瘀。病机为气滞血瘀,脉络不通。
气滞血瘀肝癌脾虚胸胁胀满
查看详情 →
患者18岁,女性。右乳下方包块逐渐增大,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可活动,无粘连。情绪抑郁,爱生闷气。3个月前经行受气恼后经断,左乳窜痛、憋胀,胁肋不舒,痰多。脉沉滑有力,苔白腻。中医诊断为气滞血瘀,痰气交阻。舌苔白腻,脉沉滑有力。
气滞血瘀乳腺增生痰气交阻胁肋不舒
查看详情 →
男,45岁,心区窒闷不畅,刺痛,出汗,心悸气短,病程未明确。冠心病,心脉瘀阻,经脉痹闭,心阳失展,不通则痛。舌苔微腻,边有瘀斑,唇黯,脉细,间见结代。
气滞血瘀冠心病心脉瘀阻痰浊内阻
查看详情 →
男,20岁,多饮、多尿、多食1年余,头晕,血糖升高,尿糖(卌),酮体强阳性,糖尿病酮症。阴阳两虚兼血瘀型。饥饿感强,口微渴,乏力,气短,自汗,唇暗,舌紫、舌下静脉青紫,苔白微腻。脉象未提及。
糖尿病酮症阴阳两虚瘀血阻滞饥饿感强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2岁,女性。主诉经闭不行一年,食少倦怠,少腹有硬块,其大如拳,按之跳动作痛。中医病名属经闭,证型为气滞血瘀。病机为气机不畅,经脉阻闭,瘀血凝积,阻碍血行。望诊未提。闻诊未提。问诊提示病史经血不调,经闭日久。切诊脉有涩象。
气滞血瘀经闭瘀血凝积少腹硬块
查看详情 →
女性,32岁,经闭10月余,月经周期尚准,经色发暗,腹痛轻微,周期时有少腹隐痛,两胁胀闷,乳房憋胀,性情急躁,舌淡苔白,脉弦细而涩,西医诊断继发性经闭,辨证肝郁血虚,气滞血瘀,肝气郁结,气机失畅,经隧壅滞,瘀兼郁热,脉涩不乏力,经脉滞涩。
气滞血瘀经闭肝郁血虚肝气郁结
查看详情 →
女,22岁,痛经,病程未提及。中医病名:痛经,证型:气滞血瘀,病因病机:气滞血瘀,舌象紫暗,脉弦涩。
气滞血瘀痛经
查看详情 →
患者胸痛反复发作9个月,再发1周,左肩疼痛,活动受限,胸痛放射至背部。面色灰黑,舌质红,舌苔薄白,脉弦。中医诊断为胸痹,证型为气滞血瘀证。病程较长,症状以胸痛为主,伴有左肩疼痛及活动受限,舌脉提示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证胸痹脉弦舌红苔白
查看详情 →
患者45岁,女性。主诉胃脘部堵闷难忍5年,加重半年。胃脘部堵闷,进食加剧,重则呕吐,大便干结如球,三四日一行。形体消瘦,面色灰黄无泽,痛苦表情。舌质澹红,苔薄白。脉沉滑而细。中医诊断关格病,证属气郁痰热互结、久而气滞血瘀,阴阳易位。
气滞血瘀慢性贲门炎气郁痰热阴阳易位
查看详情 →
19岁女性,左手背黑痣伴手指肿胀疼痛,病程较长。中医诊断为壮热交滞于络,气血违乖,留而成瘤。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弦涩。主要症状为手指肿胀、疼痛,影响劳动。
气滞血瘀静脉性血管瘤气血违乖瘀血阻络
查看详情 →
患者77岁,男性。主诉右手抖动渐及四肢,生活不能自理,流涎。病程较长,自66岁起逐渐加重。舌绛紫、舌边尖有瘀斑痕点,脉弦滑。头颅MRI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中医诊断为帕金森病、脑梗死。病机为病久体虚,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四肢肌张力齿轮样增高,行动困难,生活需人照料。强直性哭笑面容,流涎。
气滞血瘀帕金森病肝肾亏虚
查看详情 →
女性,53岁,反复咳嗽、动则喘息、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恶风怕冷、感冒频作、畏惧出门,病程10余年。舌质澹胖,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诊断喘证肾不纳气型。病机为肺肾阳虚,卫外不固,肾虚不能纳气,痰瘀气阻。X线示肺纹理增粗,部分呈条索状,血常规示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血沉加快。
慢性支气管炎肺肾阳虚肾不纳气痰瘀气阻
查看详情 →
黄某,女,33岁,痛经,经来色紫,手足指色紫形寒,病程5年。中医诊断为痛经,证型为寒瘀阻络,不通则痛。望诊见手足指色紫,舌象未提及。闻诊无特殊描述。问诊见痛经、经色紫、形寒。切诊见脉渐起,络脉寒瘀。
痛经寒瘀阻络血块形寒
查看详情 →
患者30岁,女性。主诉已婚3年未孕。病史提示子宫右后见肿物,大小59mm×49mm×40mm,妇科检查触及包块。月经初潮即有痛经,经色黑有血块,痛经逐步加重。经前乳房胀痛,烦躁易怒,带下量多色黄有味。舌黯澹隐青,苔薄白,脉沉弦略涩。中医诊断为肝郁血气失和,痰瘀互结化热,胞宫脉络闭阻。
气滞血瘀子宫内膜异位症痰瘀互结肝郁
查看详情 →
患者64岁,男性。主诉胃脘不舒10余年。胃脘痞闷,食则腹胀疼痛,纳谷减少,怠倦乏力,面色少华,大便干结。舌质淡红,苔微黄略腻,舌下脉略迂曲带紫,脉弦细带涩。中医诊断胃脘痛。证属脾胃虚弱,湿热中阻,气滞痰凝血瘀。
气滞血瘀胃脘痛脾胃虚弱湿热中阻
查看详情 →
患者35岁,女性,痛经2年,进行性加重,经前腹胀,月经当天腹痛加剧,月经量正常,色鲜红,有血块。舌澹黯,苔薄,脉弦涩。中医诊断症瘕(血瘕),辨证气滞血瘀证。子宫大小异常,宫内右前壁回声不均匀,成栅栏状。
气滞血瘀证痛经血瘕子宫腺肌症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