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46岁。胃癌术后,主诉胃癌术后就诊。病程自2001年10月起,至2002年1月就诊。中医病名胃癌。证型正虚邪恋,气津两伤,正虚邪实。病因病机正气亏虚,痰湿凝聚,气滞血瘀,热毒内蕴。舌质红苔薄黄,苔白脉弦,脉弦细。体格检查神清,精神软,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有手术疤痕。既往有左肾结石病史,家族史有胃癌。
肝胃不和胃癌术后正虚邪恋气津两伤
查看详情 →
男,42岁,胃口痛七八年,饭后上腹部发闷、阻塞感、痛、暖气、呕吐清水,大便时干时稀,睡眠不好,遗精。体瘦,面色黯黄,舌质澹红,苔薄白,脉沉细而弱。肝胃不和,脾肾两虚,肝经郁热。
肝胃不和胃痛脾肾两虚肝经郁热
查看详情 →
患者35岁,男性。主诉胃脘作痛,空腹时为甚,常于午夜痛醒。望诊见苔微腻,脉弦。中医病名为胃痛,证型属肝气犯胃,病因病机为情志不遂,气机阻滞。问诊提示病程较长,有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病史。切诊见脉弦。
肝胃不和胃脘痛气滞血瘀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病程较长,有急性肝炎病史,反复发作。主症包括食欲减退、脘闷腹胀、倦怠乏力、右胁不适、大便稀溏。舌苔白厚腻,脉弦滑。体征示肝肿大。辨证为湿热内蕴,肝胃不和。后期症状改善,仍见腹胀、大便溏,舌苔薄白,脉弦细。肝功能异常,经治疗后恢复。
肝胃不和急性肝炎湿热内蕴肝脾失调
查看详情 →
李某,女,54岁。主诉凌晨胃痛伴欲呕半年,加重2月。胃痛部位在上腹,牵及两胁及脐腹,疼痛为冷痛或胀痛,伴有恶心欲吐,有时呕吐清涎,疼痛较甚时似绞痛。舌体瘦,舌质暗,苔白,脉沉。中医诊断为胃痛,证型为肝胃不和、寒饮内伏、胃络阻滞。
肝胃不和胃痛寒饮内伏胃络阻滞
查看详情 →
男,45岁,慢性萎缩性胃炎3年,脘胀、口苦、大便偏稀不成形、口臭。舌红,苔厚,脉濡。胃痛,肝胃不和,湿热内蕴。
肝胃不和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痛湿热内蕴
查看详情 →
男,62岁,失眠3年,偶有胃胀痛、头晕,情绪低落,易怒,大便微干,两至三日一次。胃脘痛之肝胃不和。舌质红,苔黄腻,脉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舌质小红,苔薄黄,脉微弦。病因病机为肝胃不和,肝气郁结,影响脾胃运化。
肝胃不和失眠肝火上炎肝郁气滞
查看详情 →
女,胃脘痛随情志变化不时发作,病程未明确。中医病名:胃痛,证型:肝气犯胃,肝胃不和,病因病机:肝气郁结,肝阴不足,肝阳妄动。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胃痛随情志变化。切诊:未提及。
肝胃不和肝气郁结肝阴不足冲气上逆
查看详情 →
男,49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10余年,一月前因情志不畅致霄疼复作,食少腹胀,胸闷不舒,时欲呕吐酸水,倦怠乏力,口苦,口干不欲饮水。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涩。中医诊断胃脘痛,证属肝胃不和,气滞血淤。
肝胃不和十二指肠溃疡气滞血淤精神抑郁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成人,性别女。主诉胃脘痛随情志变化不时发作。诊断为肝胃不和,肝气郁结,气血运行受阻;郁久伤阴,肝阴不足,肝阳上逆。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提示情志因素明显,切诊未提及。
肝胃不和肝气郁结肝阴不足气血运行受阻
查看详情 →
患者70岁,女性。主诉频发性心悸4年多。既往病史包括胃脘痞满、嘈杂泛酸、五更泄泻、下肢浮肿。近期症状包括两足跖部疼痛、心悸、胸满、头晕、腰膝指趾麻木痒痛。舌苔白,脉弦而结涩。辨证为肝郁气结,痰饮内郁,上火下寒。辨证亦见肝胃不和,气滞血瘀。舌苔白,脉弦。辨证为气阴两虚,痰郁气结。辨证为肝气不舒,气郁三焦,饮邪凝滞。舌苔白,脉弦紧。辨证为气阴俱虚,寒水之气上冲于心。舌苔白,脉弦大紧。
肝胃不和心悸肝郁气结痰饮内郁
查看详情 →
男,42岁,胃脘痛,泛酸,病程未明确。胃痛,肝逆犯胃,舌糙白,脉沉细而弦,舌苔薄白,根尖微腻,脉缓小。
肝胃不和胃痛肝气逆
查看详情 →
54岁男性,胃脘胀痛,痛处不固定,时有恶心,纳后疼痛加重,情绪不好时疼痛加重,舌淡苔白腻,脉弦。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胃窦部糜烂,肝气犯胃,肝胃不和,胃气上逆。
肝胃不和慢性胃炎胃窦糜烂胃脘痛
查看详情 →
患者32岁,女性,主诉近年来胸怀不畅,性情急躁,2个月前出现脘腹胀满,呃声频作。病程2个月,呃声洪亮,日发多次,伴脘腹胀满、吐酸、纳少、心烦、口苦、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中医诊断为呃逆,证型为肝火横逆,犯胃冲膈,病因病机为肝火横逆,犯胃冲膈。望诊见舌质红,苔黄;闻诊无特殊;问诊见心烦、口苦、纳少;切诊见脉弦数。
肝胃不和肝火上逆胃气上冲心烦易怒
查看详情 →
患者35岁,男性。上腹部疼痛5年,饥饿时加重,进食缓解,伴吞酸、嘈杂、胃胀。大便时干时稀。失眠、多梦、心慌、头晕。慢性支气管炎,冬季咳嗽、吐白痰、偶有喘。面色面黄无华,舌边红、苔薄微黄,脉沉弦。中医诊断为肝胃不和,脾气虚弱,心肾不足。
肝胃不和胃溃疡脾气虚弱心肾不足
查看详情 →
男,55岁,食后胃脘胀痛3月余。胃痛,肝胃不和,寒热错杂。舌体胖大质黯,苔白微黄,左寸虚涩,关弦细。饭后胃部胀痛,反酸、烧心、嗳气频繁,右上腹压痛、拒按。二便可。反流性食管炎,食管静脉瘤,慢性胆囊炎。
肝胃不和胃痛寒热错杂
查看详情 →
腹胀如鼓,脐突腰平,转侧困难,大便不行,外疡久溃不敛,气阳大虚,湿浊凝聚不化,府阳不通。单腹胀之重症。阳伤,浊阴凝聚不化。面色萎黄,舌苔厚腻,脉象濡细,脉象细弦。四肢消瘦,胸脘作痛,口苦,不思纳谷,夜寐不安。脉象濡细,舌苔腻。
肝胃不和单腹胀气阳大虚湿浊凝聚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54岁,男性。主诉胃脘部疼痛,伴烧灼感,饭后及情绪波动时加重。病程12年,近4个月加重。舌澹,苔白腻,脉弦。辨证属肝胃不和证。
肝胃不和慢性胃炎
查看详情 →
男,40岁,胃痛10余年,时作时止,晨起痛加剧,食后尤甚,痛甚则呕吐,胃喜热敷,时有胃中灼热思冷饮,口苦,大便结,饮食大减,精神不振。舌苔白腻,脉象细弱。中医诊断为胃痛,证型未明确提及,病因病机未明确描述。
肝胃不和胃痛脾胃虚寒痰阻气滞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11岁,主要症状为病毒性肝炎后发抽搐,每月一次,多在夜晚发作,发作表现为突然晕倒,四肢抽搐,口吐痰沫,持续十多分钟,病程自1962年底起。中医辨证为痰热内蕴,中焦阻滞。脉象沉弦,舌质边红,无垢苔。
肝胃不和病毒性肝炎痰热内蕴中焦阻滞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