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出现头痛、头晕、失眠、多梦、梦呓、心慌、胸闷、乏力、精神疲意、烦躁、易于激动、两眼干涩、视物模煳、食欲不振、大便时稀。面色白,少华,舌质澹红,舌苔白厚,脉弦细。中医诊断为心肾阴虚,肝阳偏盛,脾胃失和。
失眠神经衰弱心肾阴虚肝阳偏盛
查看详情 →
患者53岁,男性。主诉头痛、恶心呕吐1年,左目失明半年。神疲乏力,头痛头胀,两侧太阳穴为甚,食入则恶心呕吐,左目失明,胃纳不振,大便干结,两下肢水肿,夜寐欠安。舌红,苔薄黄腻,脉细弦。中医诊断脑瘤、头痛。辨证痰热与瘀血交阻脑络,不通则痛。病程较长,属本虚标实之证。
失眠脑瘤头痛痰热
查看详情 →
陈某,男,41岁。主诉见食物泛泛欲吐,进食即吐,嗳气,胃脘不舒,上身灼热,下肢觉冷,夜不安寐。辨证为肝气上逆,胃失和降。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见胃脘不舒,夜不安寐。切诊见苔薄脉弦。
失眠肝气上逆胃失和降心肝之火
查看详情 →
患者29岁,男性,主诉胃痛病史,突发吐血200毫升。面色苍白,舌淡无苔,脉细而弱。中医诊断为胃伤吐血,病机为瘀滞。主症为吐血、胃痛,兼有乏力、纳差。病因属饮食失节、情志郁结,致脾胃受损,气血不畅。
胃痛吐血血瘀脾虚
查看详情 →
患者21岁,女性。主诉间断性血便、齿衄、皮肤紫癜5月,加重1月。面色皖白无华,牙龈出血,血便色暗红,每日3~4次,全身皮肤散在紫癜,四肢为重,头晕、疲乏、气短、便溏、纳呆、畏寒肢冷、口干渴、心悸、心慌、动则加剧,舌质澹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黄少津,脉沉细数。中医诊断血证。辨证脾阳亏虚,统摄乏力,胃热内盛,迫血妄行。西医诊断获得性FⅡ、Ⅶ、Ⅺ、X缺乏症,失血性贫血。
血证脾阳亏虛胃热内盛阴虚内热
查看详情 →
黄某,45岁,胃部胀闷不适,呕吐,吐出食物和黏液,嗳气,胃中发热,口干,大便干结,失眠,烦躁。体瘦,面黄无华,舌苔薄黄、中部略厚,脉弦细。中医病名胃脘痛,证型痰热郁结,肝胃失和,脾阴不足。主要症状包括胃部胀闷、呕吐、嗳气、胃热、口干、便秘、失眠。病程3年。
失眠胃神经官能症肝胃失和脾阴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53岁,男性,主诉头痛、恶心呕吐1年,左目失明半年。头痛经久不愈,以两侧太阳穴为甚,伴恶心呕吐,胃纳不振,大便干结,两下肢水肿,夜寐欠安。舌红,苔薄黄腻,脉细弦。中医诊断为脑瘤、头痛,辨证为痰热与瘀血交阻脑络,不通则痛。二诊时舌红,苔薄白腻,脉细。三诊时舌澹红,苔薄白,脉细弦。影像学检查提示脑垂体瘤体积缩小。
失眠脑瘤头痛痰热
查看详情 →
患者59岁,女性,绝经4年,阴道出血3个月。主症为阴道出血,量少色澹质稀,伴气短懒言、疲劳乏力、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大便溏薄、腰痠。舌质澹红,苔薄白,脉弦缓。舌质红,苔薄,脉沉弦,脉弦。中医病名属经断复来,证型为脾虚肝郁,病机为肝气郁结,脾不统血。
失眠多梦绝经复来脾虚肝郁冲任不固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