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11岁,男性,主诉头晕无力,病程2年余。症见血压偏低,苔薄白,脉沉。心电图示心动过缓,T波改变。太阴经、阳明经异常,辨经病在太阴经、阳明经。面色萎黄,舌苔薄白,脉沉。头晕无力,血压偏低,病程较长,属脾虚气血不足,运化失常,清阳不升,致头晕乏力,低血压。
脾虚心气虚低血压头晕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8岁,男性。主诉脱肛16年。病程16年,因痢疾后致肛门脱出,需手动复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精神萎顿,头晕眼花,心悸不宁,脉象细弱,舌质澹,苔薄白,肛门脱垂不收,局部轻度红肿。中医病名直肠脱垂,证型气虚下陷,病因病机为患痢体弱,努责太过,大肠筋脉弛缓不收,久病气虚。望诊面色萎黄,舌质澹苔薄白。闻诊未提及。问诊有脱肛、头晕、心悸、乏力。切诊脉象细弱。
气虚血虚脾虚脱肛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52岁,女性。主诉头痛时轻时重,时时昏晕,面色发黄,睡眠、饮食不佳,心烦,耳鸣,心悸。中医病名头痛,证型心脾气虚。病因病机为血虚清窍失养,心血不足,脾虚化源不足,气血亏虚。望诊面色发黄,舌淡苔薄。闻诊未提及。问诊包括头痛、昏晕、睡眠、饮食、心烦、耳鸣、心悸。切诊脉象沉细微数。
心脾气虚头痛心悸失眠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7岁,女性。主诉双目暗黑,四肢无力,时欲跌倒,病程1年余。中医病名虚劳(无脉症),证型气虚型。面色苍白,形体消瘦,四肢软弱颤抖,不能持物,口颊不易张开,舌质淡,苔薄白,寸口脉无。
气虚血虚虚劳无脉症
查看详情 →
患者19岁,女性。主诉夜卧受风后突发头晕,双眼球内斜视,舌强不能伸出口外,语言謇涩,口唇僵硬。中医诊断风牵偏视,证型风痰阻络。体征见舌红,苔厚腻,脉细滑。望诊见形体消瘦,舌象红腻。闻诊未见明显异常。问诊提示病程1周,有食少纳呆。切诊见脉细滑。
气虚眼肌麻痹风痰阻络舌苔厚腻
查看详情 →
患者左手足麻木不能举,伴恶风、自汗。脉阳弦细而数,阴迟涩而空。诊断为气血两虚,属麻、木、不任之证。舌象未提,面色未提,声音未提,气味未提,病史未提。病程未明。中医病名属麻木,证型为气血虚,病因病机为气虚血虚,脾虚所致。
气虚血虚脾虚麻木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68岁。主诉入睡困难3年,加重1个月。主要症状包括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难寐、神疲乏力、自汗、纳差、四肢沉重。面色萎黄。舌质澹,苔薄白。脉缓弱。中医诊断不寐,证型为心脾两虚。病因病机为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导致心神失养。望诊见面色萎黄,舌质澹。闻诊未见异常。问诊提示病程3年,症状包括睡眠障碍、乏力、自汗、纳差。切诊见脉缓弱。
脾虚不寐心脾两虚气血不足
查看详情 →
38岁,主诉子宫脱垂一年,经治时好时犯。小腹坠胀,子宫下垂,劳动加剧,兼有纳少、乏力、便溏。面色澹黄少华,舌澹,薄白苔,脉细弱,两尺尤甚。中医诊断阴挺(子宫脱垂),病因过劳伤气,中气下陷,胞宫失摄。
气虚下陷脾虚血虚子宫脱垂
查看详情 →
患者左手足麻木,不能举,恶风,自汗。脉弦而数,阴脉沉迟涩而空。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病程未明。中医病名为麻木,证型属三虚证,病因病机为气虚、血虚、脾虚,兼风邪侵袭。
麻木左手足不能举恶风自汗
查看详情 →
患者左手足麻木,不能举,恶风,自汗。脉阳弦细而数,阴迟涩而空。麻为气虚,木为血虚,手足不任为脾虚。病程未明。中医病名属风症,证型为气血两虚。病因病机为气虚血虚,脾虚失运。舌象、面色、声音、气味未提。问诊示恶风、自汗、手足不举。切诊示脉弦细而数,迟涩而空。
脾虚麻木气血两虚风症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