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42岁。主诉双下肢麻木伴全身淋巴结肿大1月余。中医病名虚劳病,证属气血亏虚,阴损及阳。病损及五脏六腑,脾胃亏虚,气血化生乏源,表现为四肢麻木、乏力、纳少眠差。舌淡红,苔白厚,脉细。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盗汗消瘦。皮肤瘙痒,多毛,右侧胸胁疼痛,胃脘胀痛,大便干结。
虚劳病气血亏虚阴损及阳阴阳两虚
查看详情 →
患者55岁,男性,主诉心烦失眠1个月。现病史见心烦、失眠、紧张、心悸、耳鸣、便干。舌红苔薄白,脉弦。中医诊断为郁证,属阴虚内热。病因病机为肝血不足,虚火扰心,魂不安,神不宁。
心悸焦虑状态阴虚内热心烦失眠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32岁。主诉失眠多梦十余年,近半年加重。症状包括睡眠易醒、多梦、周身乏力、头痛身冷、腰酸痛、腹痛、乳房胀痛、便秘、月经2月未至。中医诊断为不寐,证属气滞血瘀,肾虚精亏。舌黯,尖微红,苔薄略黄。脉沉弦尺弱。
不寐气滞血瘀肾虚精亏心火亢盛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5岁,女性。主诉胸闷心慌、气短乏力、多汗怕冷、眠差易醒。病程较长,经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仍感心慌气短。中医病名心肌炎,证型心阳衰弱,血脉不畅。望诊舌澹红、苔薄白,闻诊未提及,问诊有胸闷心慌、气短乏力、多汗怕冷、眠差易醒,切诊脉细。病因病机为心阳衰弱,血脉不畅。
心肌炎心血不足心阳衰弱血脉不畅
查看详情 →
患者51岁,女性。主诉胸闷胸痛,直迫咽喉,甚至昏厥。病程自1982年以来,1985年明确诊断为肥厚性心肌病。中医病名属心痹,证型为痰瘀交困,病因病机为心阳失斡旋,气血流行受阻。望诊见面色苍白,舌紫苔白。闻诊未提及。问诊见心悸、胸膈痞闷、心痛阵作、阴冷之气上冲、神萎乏力、夜分少寐。切诊脉沉细。
肥厚性心肌病心阳虚痰瘀阻络心痹
查看详情 →
男,43岁,心悸、胸闷、气短、疲乏,病程2年半。心悸,气阴两伤,心经郁热。面色正常,舌暗紫、苔黄腻,脉小弦滑。心率快,偶发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悸气阴两伤心经郁热舌暗紫
查看详情 →
季某,60岁,男性。阵发性胸闷、心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双下肢凹陷性水肿。病程自1996年8月起,持续约1年半。心悸病名,证型为心阳虚衰,不能化气行水。舌象澹白,苔白滑,脉象沉细结代。口唇紫绀,桶状胸,两肺底部湿啰音,心浊音界左移,心率不齐,心尖部有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双下肢浮肿。心电图示房颤合并高度房室结传导阻滞,心脏B超示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胸片示心影横经增宽。
心悸心阳虚衰水饮凌心水饮聚肺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44岁,男性。主要症状为腹泻,大便每日二至五次,不成形,便前腹鸣、腹痛。病程4个月。中医病名为泄泻,证型为脾肾虚弱。病因病机为脾肾虚弱导致泄泻。面色黄,体型瘦,舌质澹红,苔薄白而润,脉濡细而弱。
心悸不宁慢性腹泻脾肾虚弱脾阳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32岁。精神恍惚,心悸,头晕,多虑易怒,心神不宁,悲忧善哭,喜怒无常,焦虑不安,失眠,多梦。舌质澹,苔薄黄,脉弦。中医病名郁证,证型心神惑乱。病因病机为心神惑乱。望诊舌质澹,苔薄黄。闻诊未提及。问诊见精神症状为主。切诊脉弦。
郁证肝阳上亢心神不宁失眠
查看详情 →
李某,女,62岁。阵发性胸口刺痛5年余,左胸痛,频发,刺痛,部位固定,胸闷,心悸,头昏,颈项胀,背心痛,易汗出,梦多,双下肢乏力。舌质澹、苔白腻或白滑,脉滑。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轻度改变,avF呈QR波。辨证为痰瘀痹阻心脉。舌质澹、苔薄腻,脉细滑。舌暗红、苔白,脉结代。
心悸胸痹心脉瘀阻痰瘀痹阻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42岁,男性。主诉胸闷、心悸、善太息、头晕、乏力、口干、口苦、健忘、腰痛、胃胀、泛酸、纳少。病程10天。中医病名胸痹心痛,证型肝肾阴虚,痰瘀互结。望诊舌红有裂纹有齿痕,苔白腻。闻诊未提及。问诊包括胸闷、心悸、头晕、乏力、口干、口苦、胃胀、泛酸、纳少。切诊脉象未明确描述。
心悸冠心病心绞痛肝肾阴虚
查看详情 →
患者63岁,男性。主诉心前区反复缩窄样疼痛10余年,再发11天。中医诊断心膺痛(心肾两虚,气滞血瘀),眩晕(气虚血瘀),消渴(肾虚夹瘀)。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涩。面色不华,形体略胖。血压18/10.6千帕,血糖5.1毫摩尔/升,总胆固醇3.95毫摩尔/升,甘油三酯1.4毫摩尔/升。
心肾两虚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肾虚夹瘀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65岁,男性。主诉胸闷刺痛反复发作五年,伴心悸气短、纳食减少、心烦不寐。中医病名胸痹,证型气虚血瘀、痰浊阻胸。舌暗澹,边有瘀斑,苔白腻。脉沉细而结代。
心悸气短冠心病胸痹气虚血瘀
查看详情 →
女,53岁,心悸、失眠1年余,心悸时自觉心中悸动不安,心搏异常,不能自主,胸闷气短,夜不能寐,睡眠常只有两三个小时,心阳不振,肝肾阴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夜不能寐,舌淡苔白,脉沉结代无力,舌淡苔腻,脉结代无力,舌淡苔白,脉缓无力,律不齐。
心悸失眠心阳不振肝肾阴虚
查看详情 →
女,35岁,神疲乏力,心慌胸闷气不接续,反应迟钝,头晕欲摔倒,浮肿,周身麻木,血压时高时低,头颈转动不利,口唇发紫,舌苔白而腻,舌暗体胖有瘀斑,脉细无力。证属气虚血瘀,心失所养,神不守舍。舌象见苔白而腻,舌暗体胖有瘀斑,脉细无力。
气虚血瘀心失所养神不守舍健忘
查看详情 →
患者突发抽搐,神志不清,口吐白沫,病程约5天,心悸头昏,夜有盗汗,不寐,肝区作痛,胃纳一般。舌苔根黑垢,脉濡而涩。诊断为癫痫症。中医病名为痫证,证型属虚实夹杂,病机为心血不足,血不养心,肝失疏泄,血虚化风,气郁挟痰,上蒙清窍。面色无华,舌苔根黑垢,脉濡而涩。
癫痫症心血不足肝失疏泄血虚化风
查看详情 →
女,53岁。舌上苔稍白满,心悸阵作,腰痛。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证型未明确提及,病因病机未明确提及。面色未提及,舌象见苔稍白满。声音未提及,气味未提及。症状描述包括心悸阵作、腰痛。脉象未提及。
心悸腰痛苔白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37岁。主诉整夜不眠,心悸,自汗盗汗,纳呆食少,胃胀,心神不定,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病程近半年,近1周加重。舌质澹红,苔白,脉细数尺更甚。中医诊断为心虚胆怯,脾肾不足,心肾不交。证型为心虚胆怯,脾肾不足,心肾不交。病因为情志不遂,导致心神失养,脾肾亏虚。
心悸心虚胆怯脾肾不足心肾不交
查看详情 →
患者63岁,男性。皮肤衄血,反复不已,伴有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苍白。脾气亏虚,气不摄血。面色苍白,舌淡少苔,脉虚弱。
心悸气短皮肤衄血脾气亏虚气不摄血
查看详情 →
患者63岁,男性,主诉心前区缩窄样疼痛10余年,再发11日。中医诊断心膺痛(心肾两虚,气滞血瘀),眩晕(气虚血瘀),消渴(肾虚夹瘀)。舌澹红,苔薄白,脉细涩。面色不华,心悸胸闷,口干,头晕头昏,形体略胖。病程较长,存在冠心病、高血压病Ⅱ期、糖尿病2型。
心肾两虚气滞血瘀眩晕消渴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