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65岁,女性,反复头痛5年,加重2周。头部隐隐作痛,伴有头晕、心悸、乏力、汗多。面色少华,舌质澹,苔薄白,脉细而弱。中医病名为血虚头痛,证型为血虚证,病因病机为气血生化不足,清窍失养,不荣则痛。
气血不足血虚头痛清窍失养心失所养
查看详情 →
药对鸡血藤、雷公藤,鸡血藤性温,归肝、肾经,功效活血舒筋,养血调经;雷公藤性凉,归心、肝经,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药对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骨痿弱,具有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之效。药对鸡血藤配雷公藤可减其苦寒之性,增强疗效,降低毒副作用。药对澹附子、桂枝,澹附子大辛大热,归心、脾、肾经,功效回阳救逆,温肾暖脾;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药对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脾肾阳虚之证,具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之效。药对茯苓、薏苡仁,茯苓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功效健脾渗湿,宁心安神;薏苡仁性凉,归脾、胃、肺经,功效健脾渗湿,除痹清热。药对用于脾虚湿盛,水肿,风湿痹痛,具有健脾渗湿,除痹消肿之效。
气血不足风湿痹痛脾肾阳虚肝肾阴虚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0岁,女性。主诉全身乏力,胸闷心悸不适。病程自4月初开始。中医病名为室性早搏,证型为气阴不足,病机为气阴不足。望诊见舌质稍澹,苔白薄润,舌质澹嫩苔白润。闻诊未提及。问诊未提及。切诊见脉细弱而参伍不调,脉细弱无力而参伍不调。
气血不足心悸气阴不足胸闷
查看详情 →
患者63岁,女性。主诉大便滞秘不畅8年多。大便质地不干但无力排出,伴有少腹及肛门下坠感,努挣难下,汗出、气短、疲乏、心悸、头眩、少寐梦多。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质澹,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诊断为气秘,证型为脾肺气虚,中气下陷。
气秘脾肺气虚中气下陷阴津不足
查看详情 →
晏某,69岁,反复心悸、心累、胸闷10年,加重2月。精神不振,语音低弱,面色乏华,舌质澹,边有齿痕,苔白滑,脉细数乏力,参伍不调,脉率达110次/分。左室壁增厚,主动脉增宽伴反流。中医诊断为气阴两虚,痰瘀阻滞心动悸。病机为气阴两虚,痰瘀阻滞。
心动悸气阴两虚痰瘀阻滞心律失常
查看详情 →
刘某妊娠2个月,少腹坠胀酸痛,腰背腿膝酸楚,四肢关节酸痛,头眩胀痛,恶寒时热,鼻塞流涕,自汗盗汗,掌心灼热,小有咳嗽,胸闷嗳恶,泛吐酸水,饮则胃痛,寐少梦多,惊悸健忘,腹痛便溏,溲行黄赤,带下黄白。舌苔黄白腻,脉象濡弦滑,左寸两关较盛,两尺较弱。诊断为脾肾俱虚,风寒侵袭。病机为脾肾俱虚,气血不足,胞脉失养,胎元不固。舌象黄白腻,脉象濡弦滑,左寸两关较盛,两尺较弱。
气血不足妊娠腹痛脾肾俱虚胎元不固
查看详情 →
患者42岁,男性,主诉心慌、气短、夜间不能平卧、上腹胀闷、心前区阵发性闷痛、心律不整。病程五年,近两个月症状加剧。面色黯黄,眼周发青,舌苔白厚,脉沉细结代。辨证为心血不足、脾肾阳虚、气血瘀滞。四诊合参显示心脾肾虚,寒邪内生,阻滞心脉。
心悸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脾肾虚
查看详情 →
患者36岁女性,主诉心悸伴头晕、胸闷2年。病程始于1992年春,症状包括心悸、心律不齐、停跳感、头晕、目昏、胸闷憋气,劳累或生气后易发。舌象暗澹,脉象沉细无力,脉律不整。中医病名心悸,证型心血亏损,心阳不足,心肾不交。病因病机为心血亏损,心阳不足,心肾不交。望诊颜面晦暗不华,舌象暗澹。闻诊未提及。问诊包括心悸、胸闷、乏力、头晕、月经来潮症状加重、腰酸膝软、小腹隐痛。切诊脉象沉细无力,脉律不整。
心悸气血不足心阳不足心肾不交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8岁。右手指节疼痛3月,右肩及下肢酸痛,月经5月未潮,头昏头痛偏右。舌质澹红,舌苔薄白,脉细。病起冷水劳作,外感寒邪,筋脉拘挛,血虚寒凝,络脉痹阻。病机属本虚标实,以血虚寒凝,络脉痹阻为主。
痹证血虚寒凝络脉痹阻肝气郁结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40岁。左踝部肿痛、活动受限7天。瘀血肿胀渐退,骨折处压痛显着,纳呆神倦,胃肠运化少能。舌红,苔薄腻。脉濡滑。中医辨证气滞血瘀,脾胃亏虚。肝旺脾弱,血凝气滞。脉微弦滑。脉转濡弦。脉来迟缓。
气血不足气滞血瘀脾胃亏虚肝旺脾弱
查看详情 →
女,46岁,位置性眩晕伴恶心呕吐2个月,面色苍白,心悸气短,体倦纳减。颈椎生理曲度减小,C2~6椎棘突压痛,颈椎平片示C3~6椎体增生,C5/C6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增生,TCD示双椎动脉、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颈性眩晕),气血亏虚。舌澹,脉细弱。
颈性眩晕气血亏虚舌淡脉细弱
查看详情 →
患者43岁,男性。主诉头昏沉、眩晕半年,精神差,耳中堵塞感,听力差,纳差,大便不规律。舌淡边尖红,苔薄白,脉沉细。既往有颈椎病史。二诊见舌尖红,苔黄,脉细脉弦。三诊见舌淡红,苔黄,脉弦细。四诊见舌尖红,苔黄,脉细弦。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证型考虑肝阳上亢、气血不足。病因病机涉及肝阳上亢、气血不足。四诊信息包括舌象、脉象变化,未提及其他四诊内容。
气血不足肝阳上亢头晕耳塞
查看详情 →
女性,36岁。心悸伴头晕、胸闷2年。心悸阵作,乏力头晕,胸闷憋气,神疲纳差,睡眠不安,颜面晦暗不华,月经来潮诸症加重,腰酸膝软,小腹隐痛。舌暗澹,脉沉细无力,脉律不整。心血亏损,心阳不足,心肾不交。心血亏虚,心阳不振,肝肾不足,气血亏虚。面色晦暗,舌暗澹,脉沉细无力,脉律不整。
心悸气血不足头晕胸闷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8岁。主诉反复双手掌指、双肘、双膝关节疼痛10年余。尪痹,证属气血痹阻。关节疼痛、沉重、麻木、肿胀、僵硬、屈伸不利。脉沉细,苔薄白,质澹,神疲,纳差,睡眠欠佳。关节压痛,活动受限,畏寒,乏力,纳差。
类风湿关节炎气血亏虚风寒湿邪关节变形
查看详情 →
患者39岁,女性,主诉左眼周及鼻侧胀痛,逐渐累及左侧头部,呈游走性胀痛,伴恶心呕吐,夜间痛甚,情绪波动时诱发,冬令加重,伴鼻塞、心悸、胸闷、耳鸣、纳少、口干、汗少、月经量少色暗、脉小弦软、舌正红略胖苔薄白。中医病名偏头痛,证型属肝郁气滞、风邪袭络、中焦湿困、阴虚内热。望诊舌正红略胖,闻诊无特殊,问诊有头痛、鼻塞、心悸、月经异常等,切诊脉小弦软。
气血不足偏头痛肝阳上亢风热上扰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6岁,女性。产后身痛37天。主要症状为全身骨骼、关节痛楚,头痛,恶风寒,遇冷加重,伴头晕心悸。舌澹红,苔薄白,脉细。中医诊断为产后身痛,证型为气血亏虚、风寒外袭、经脉涩滞。病因病机为产后失血,气血不足,风寒外袭,气血凝滞,经络失养。
产后身痛气血亏虚风寒外袭经脉涩滞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7岁,男性。主诉脱发,伴有神倦乏力、头重如裹、食欲差、遇阴天嗜睡、心悸健忘。舌体胖大,苔白腻,脉象沉滑。中医病名为脱发,证型为脾虚肝郁,痰湿阻络。病因病机为脾虚肝郁,痰湿阻络。
气血不足脱发脾虚肝郁痰湿阻络
查看详情 →
女性,44岁。主诉遍身肿胀伴周身关节疼痛五六天。心悸胸痛,心慌烦躁,气短乏力,不思饮食,尿少,月经六七月未行。脉沉伏。面色晦暗,舌苔白腻。脉沉伏,脉气浮出,脉气稍和。气伤痛,形伤肿。月经闭止,形体虚浮。病程五六天。中医病名属水肿,证型属阳虚水停,病因病机为气阳不足,水湿内停。
气血不足水肿关节痛形体虚浮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0岁。头痛而胀3年,两目胀痛,耳鸣如风,睡眠多梦,腰腿乏力酸痛,口微渴,欲饮水。舌质澹红,苔白,脉弦细。中医病名为头痛,证型为风邪袭络,肝肾亏虚。望诊见舌质澹红,苔白;闻诊未见明显异常;问诊见头痛、耳鸣、睡眠障碍、腰腿乏力;切诊见脉弦细。
头痛肝肾不足风邪袭络痰浊中阻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0岁,女性。主诉全身乏力,胸闷心悸不适。病程自4月初开始,持续性室性期前收缩。中医病名室性期前收缩,证型气阴不足,病因病机气血不足不相接续。望诊舌质稍澹苔薄白润,舌质澹嫩苔白润。闻诊未提及。问诊未提及。切诊脉细弱而参伍不调,脉细弱无力而参伍不调。
甲亢后心悸气阴不足气血不和心脉失养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