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42岁,女性。经行第二日出现头痛、鼻塞、流清涕、咽痛、乳胀胁痛、小腹胀痛,经量少不畅,色暗。舌稍红,苔薄白,脉细弦略数。平素经量不多,不畅,色暗,临经腹痛。半年来每于经前1~2日出现头痛、鼻塞、咽痛、乳胀胁痛、烦躁等症状。经行感冒。肝郁气滞型。舌质稍红,苔薄白,脉细。
肝郁气滞气血不足经行感冒肝肾阴虚
查看详情 →
44岁女性,主诉发作性心慌、头晕5年余,加重2个月。心慌、失眠、头晕头胀、眼胀耳鸣、大便干结。面色晦暗,舌质暗澹,舌苔薄腻,脉象沉细结。中医诊断胸痹心悸,眩晕,证属气血不足,肝郁气滞型。病因病机为劳倦伤脾,情志不遂,肝郁气滞,气血不畅。
气血不足肝郁气滞心悸心脉瘀阻
查看详情 →
患者55岁,男性,主诉阵发性心前区疼痛3年,加重10天。刻下症见心前区剧烈疼痛,每日发作3次,伴心慌、胸闷、气短、乏力、烦躁失眠、两胁胀满、纳差嗳气。面色晦黄,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腻,脉弦细。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证属气虚血瘀,寒凝血脉,胃失和降。
气虚血瘀气滞血瘀胸痹心痛寒凝血脉
查看详情 →
丁某,女,49岁。主诉头痛多年,时常发作,伴两眼胀痛,痛时呈搏动性跳痛,甚则欲吐。现症头眼胀痛,以前额为主,右胁不适,时有气上窜于胸部或喉部。舌脉脉细弦,苔薄白。中医诊断脾虚肝郁,络脉不和。望诊舌苔薄白,闻诊未见特殊,问诊见头痛、胁痛、气上窜,切诊脉细弦。
血瘀头痛肝郁痰浊
查看详情 →
张某,男,36岁。胸闷气短3个月。胸闷、胸痛、心慌,劳累后加重,疲劳,精神差,夜寐欠安,多梦。唇色发绀,舌质暗红,苔白微腻,脉弦细。心肌缺血。辨证为心脾两虚,痰浊瘀阻,心脉不通,不通则痛,心阳虚则胸阳不振,气血瘀滞。证属痰浊闭阻之胸痹。舌暗红,苔薄黄,脉弦细。舌澹红,苔薄黄,脉细。
胸痹心脾两虚痰浊瘀阻心阳虚
查看详情 →
患者37岁,男性。主诉发作性头晕半年,加重10余天。面色萎黄,舌质偏红,舌苔薄腻,脉弦细。性情急躁,易于郁闷,嗜食辛辣,喜好烟酒。中医诊断眩晕(小中风),证属肝经郁热,血瘀阻络。病因病机为劳累过度,脾气虚弱,气血乏源,肝失条达,气机紊乱,郁久化热,烟酒辛辣伤阴,致肝经郁热,血瘀阻络。
血瘀阻络气血不足高血压肝经郁热
查看详情 →
58岁女性,发作性头晕心慌2年余,加重半个月,伴失眠多梦、项强肢麻、下肢肿胀。中医诊断眩晕,证型心脾虚弱,肝郁血瘀型。面色红润,舌质澹红,舌苔薄腻或薄白,脉弦细或弦细缓和。病程2年,因劳累过度、性情急躁、心情不舒诱发,病机为心脾虚弱,肝郁血瘀,气血乏源,血脉瘀阻。
肝郁血瘀气血不足高血压心脾虚弱
查看详情 →
患者74岁,女性。主诉发作性心慌、头晕19年余,加重1周。形体肥胖,嗜咸肥甘。刻下症见心慌乏力、胸闷气短、头晕失眠、烦躁多梦、口鼻干燥、面色㿠白、神志倦怠。舌质暗澹,舌体胖大,舌苔厚腻,脉弦滑结。心电图示心电轴重度左偏、T波异常、频发房早。中医诊断为胸痹心悸、眩晕,证属心脾虚弱,湿盛血瘀型。
湿盛血瘀气血不足胸痹心悸眩晕
查看详情 →
患者53岁,男性,左面颊部间断疼痛两个多月。主要症状为左面颊部灼热疼痛,以左侧眼眶、口角为主,疼痛剧烈时不敢眨眼、咀嚼,伴流泪,持续2~3分钟。体格检查示左眉棱骨压痛,左侧面颊皮肤粗糙。舌澹红、苔薄黄、脉数。中医诊断为面痛,证型为风热侵袭型。病位在面部阳明、少阳经脉。病因病机为工作劳累后卫气不固,风热之邪外侵,走窜面部阳明、少阳经脉,经气壅滞作痛。
肝郁气滞气滞血瘀面痛风热侵袭
查看详情 →
患者60岁,女性。主诉发作性心慌、后背胀痛半年,加重伴头痛半个月。现病史示倦怠无力,纳差,眠差,大便干,高血压病史2年。体征示面色红润,舌质暗澹,舌苔腻,脉弦细数。中医诊断为胸痹心悸、眩晕,证属气虚血瘀、肝郁脾湿。望诊示舌质暗澹,舌苔腻;闻诊示声音清晰;问诊示倦怠、纳差、眠差、大便干;切诊示脉弦细数。
气虚血瘀胸痹心痛心气不足肝郁脾湿
查看详情 →
患者23岁,女性,主诉经行发热1年余,每次体温38~39℃,持续2~3天,伴经行腹痛渐进性加剧。舌苔薄花剥,质略红,脉细数。中医诊断为经行发热,证型为肝经郁热,瘀血阻络。病因病机为肝郁气滞,郁久化热;气滞血凝,积瘀化热。妇科检查示宫体后壁有炎性渗出,右侧输卵管与卵巢粘连,舌象示舌质略红,脉象细数。
肝郁气滞经行发热肝经郁热瘀血阻络
查看详情 →
患者26岁,女性。主诉经闭载余,胃纳不馨,神困肢软。病程未明确。中医病名闭经,证型肝脾气郁。病因病机肝脾气郁。望诊舌苔薄白。闻诊未提及。问诊胃纳不馨,神困肢软。切诊脉沉细。
气血不足气滞血瘀闭经肝脾气郁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