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俞+脾虚+气血不足

患者11岁,男性,主诉头晕无力,病程2年余。症见血压偏低,苔薄白,脉沉。心电图示心动过缓,T波改变。太阴经、阳明经异常,辨经病在太阴经、阳明经。面色萎黄,舌苔薄白,脉沉。头晕无力,血压偏低,病程较长,属脾虚气血不足,运化失常,清阳不升,致头晕乏力,低血压。
脾虚气血不足低血压头晕
查看详情 →
17岁男性,双眼睑下垂伴四肢无力半年。形体消瘦,发育较差,语言低微,双眼睑下垂,眼裂变小,眼球活动灵活,四肢肌肉萎缩,肌力减弱,肌张力低下,生理反射低下,舌质澹,苔薄白,脉细弱。中医诊断痿证,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中气不足。
痿证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肝血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49岁,男性。反复肢体水肿8年,加重1个月。水肿以腰以下为甚,乏力纳呆,脘腹胀闷,大便溏薄,小便量少。面色萎黄,舌澹,苔白腻,脉沉缓。中医诊断为水肿,证型为脾阳虚衰,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伤及脾胃,脾阳虚衰,水湿内聚。
水肿脾阳虚衰阴水
查看详情 →
女,20岁,经期眩晕,经后缓解,两目干涩,潮热盗汗,急躁不安,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阴虚阳亢证
经期眩晕阴虚阳亢两目干涩潮热盗汗
查看详情 →
患者37岁,男性,主诉失眠心悸1年。头昏乏力,失眠多梦,心悸胆怯,神呆喜静,默默不言,纳食不馨。舌淡,苔白腻,脉细弦数。证属心脾两虚,肝气郁结,心神失常。
脾虚生痰气血不足失眠心悸心脾两虚
查看详情 →
56岁男性,双眼夜盲,视力下降22年,视野缩小17年。舌质澹红,苔少,脉细弱。中医诊断高风内障(双眼),辨证脾虚气弱证。双眼晶体皮质及后囊膜轻度混浊,玻璃体丝状混浊,视网膜血管变细,黄斑亮点不清,视网膜呈青灰色,周边部骨细胞样色素沉着。视野缩小。
脾虚气弱气血不足高风内障清阳不升
查看详情 →
34岁男性,左眼视力减退与发暗一年多,视物略有变形。舌边有齿痕,苔薄腻,脉滑而带弦。目为肝窍,过度劳累损及目系。病因病机为过度劳累,气血不足,影响目系功能。
气血不足脾虚肝气郁结痰湿内阻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5岁,主诉要求针灸治疗,病程约10个月。中医病名青盲,证型肝、脾、肾俱虚,病因病机为肝肾阴亏,气血失和,经筋失养。望诊见舌质红苔白腻,闻诊未提及,问诊见四肢瘫痪、乏力、烦躁不安,切诊脉沉细而迟。眼科检查示双侧视神经萎缩,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眼底视盘苍白色。
脾虚气血不足视神经萎缩肝肾阴亏
查看详情 →
女性,25岁,产后乳汁突然中断,乳房及胸胁胀痛,叹气不止,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弦有力。证属肝气郁结。女性,23岁,体质虚弱,面色萎黄,眩晕,乳汁甚少,乳房柔软不胀,食欲不佳,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诊断为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产后乳汁不足肝气郁结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68岁。主诉入睡困难3年,加重1个月。主要症状包括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难寐、神疲乏力、自汗、纳差、四肢沉重。面色萎黄。舌质澹,苔薄白。脉缓弱。中医诊断不寐,证型为心脾两虚。病因病机为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导致心神失养。望诊见面色萎黄,舌质澹。闻诊未见异常。问诊提示病程3年,症状包括睡眠障碍、乏力、自汗、纳差。切诊见脉缓弱。
气血不足脾虚不寐心脾两虚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19岁,男性。主诉鼻衄反复发作3日,伴睡眠不佳、疲劳乏力。面色微赤,舌质红,有黄腻苔,脉弦数,大便3日未解。中医诊断为阳明胃热证候。病因病机属胃热炽盛,薰灼阳络,迫血妄行。
气血不足鼻衄阳明胃热肝火偏旺
查看详情 →
34岁,皮肤白斑5个月,白斑发生于右手背部及腰部,呈乳白色圆形,舌淡,苔白,脉细,白癜风,脾俞、足三里、肝俞,局部叩打,调理脾胃,调气养血,疏通局部经脉。
脾虚气血不足皮肤白斑肝气郁结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0岁,主诉间断性头痛4年余。头痛早轻暮重,遇劳则剧,身体瘦弱,神志憔悴,面色苍白,面容痛苦。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病因病机为失血导致血分不足,气血不足表现为身体瘦弱、神志憔悴、面色苍白、脉沉细无力。
气血不足头痛血虚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