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岁男性,右侧肢体不遂半年,语言謇涩不清,纳呆,二便调,舌质澹红,苔白厚腻,脉弦滑,右上肢肌力Ⅱ级,右下肢肌力Ⅲ级,血压150/90mmHg,证型为气虚血瘀,痰阻脉络。
气虚血瘀脑梗死痰阻脉络肢体不遂
查看详情 →
13岁男性,主诉尿潜血、红细胞持续存在,病程1年。中医病名:血证。证型:湿热内侵,热毒移于下焦。病因病机:湿热内侵,久蕴不去,热毒损伤脉络。望诊:舌红,苔黄厚。闻诊:无特殊描述。问诊:纳可,口干,尿赤,大便烂。切诊:脉数。
气滞血瘀脾肺气虚慢性肾炎血证
查看详情 →
患者50岁,男性,主诉上腹部疼痛、胀满纳呆、腹胀便溏、左胁牵涉脘腹时有疼痛。舌嫩,苔白腻板结,尖部多裂纹,舌左侧有瘀斑。脉细弦涩,左尤细,关部紧。中医诊断为肝脾两虚兼血瘀之证。望诊见舌象异常,闻诊未提及,问诊显示腹胀便溏、胁痛等症状,切诊见脉细弦涩。
血瘀脾虚气虚哮喘
查看详情 →
女,60岁,咳喘20天。主诉咳喘,夜间加重,活动后气促。面色萎黄,舌暗蓝有齿痕,苔白厚,脉沉细无力。中医病名哮喘,证型脾肺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病因病机为风痰内伏,脾肺气阴两虚,气滞血瘀。四诊信息包括面色萎黄,舌暗蓝有齿痕,苔白厚,脉沉细无力。
气滞血瘀咳喘脾虚气阴两虚
查看详情 →
患者55岁,女性,支气管哮喘病史13年,每年冬季复发。主要症状为咳嗽喘息,动则喘甚,胸闷气促,痰多易咯,体倦身疲,纳差少寐,腰膝酸软。两肺满布哮鸣音。舌红苔薄,脉象细数。中医诊断为肺肾阴虚,脾气不足之哮喘证。病机为肺肾阴虚,不能纳气;脾气不足,气失升降。
哮喘肺肾阴虚脾气不足痰多易咯
查看详情 →
女,44岁,声嘶五个月,咽喉干痛,如有物梗,周身乏力,纳差,头晕,小便多。脾肺气虚,运化输布失司,水湿痰浊结滞声带。澹苔薄白,脉沉弱。声带左中1/3处广基息肉,色灰白,声带活动好,无明显充血。舌澹苔薄白,脉沉弱。二诊声带色白光滑,闭合良好。
脾肺气虚声带息肉痰湿结滞血行不畅
查看详情 →
女,56岁,声音嘶哑半月余。阴盛阳衰,虚阳上冲。咽喉干燥,咽痛音哑,病程半年。面色苍白,舌淡胖,脉沉迟。病史中见肺肾阴虚、脾肺气虚之象。
脾肺气虚失音肺肾阴虚
查看详情 →
患者18岁,女性。周身肌肤出小红点和紫斑3年多。下肢暗澹色片状紫斑,头晕,心慌,心悸,食欲不振,畏寒肢冷,神倦乏力,少气懒言,易出汗,双手冰冷。舌体胖大,舌质澹红,苔薄白。脉细缓无力。中医诊断肌衄(肺脾气虚)。病因为脾肺气虚,血失所摄,血行失常而溢出脉外。
血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肺脾气虚脾虚
查看详情 →
患者76岁,男性。主诉便秘6年,大便干如羊屎,需用开塞露,有排不尽感,脘腹饱胀,纳差,餐后胀甚,口干。脉沉细,舌质暗红、少苔、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脉瘀。有胃炎、冠心病史20余年,曾做支架置入术。中医病名便秘,证型气虚血瘀,津枯便秘。望诊舌质暗红、少苔、舌体胖大、边有齿痕。闻诊未提及。问诊有脘腹饱胀、纳差、餐后胀甚、口干。切诊脉沉细。
脾肺气虚血瘀气虚津枯便秘气阴双亏
查看详情 →
患者50岁,男性,主诉哮喘、上腹部疼痛,病程较长。中医诊断为肝脾两虚,虚兼血瘀。证见左胁牵涉脘腹疼痛,胀满纳呆,腹胀便溏,舌嫩苔白腻板结,尖部多裂纹,舌左侧有瘀斑,脉细弦涩。二次复发时证见胸闷憋气,喘息不得平卧,痰白而黏,舌中青紫,苔薄白不匀,脉弦细缓。三次复发时体力不佳,夜寐不宁。诊断为素体脾肺气虚,外感风寒触发哮喘。
脾肺气虚血瘀慢性胰腺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查看详情 →
72岁男性,反复低热、咳嗽,病程约1年。精神萎靡,畏寒,咳嗽痰多,短气懒言,四肢乏力,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夜尿频多。舌质暗红,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根部稍黑,脉细弱。脾肺气虚,气滞血瘀。
脾肺气虚气滞血瘀肺鳞癌正气亏虚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31岁。声音嘶哑1年余,加重2周。咽干,似有痰堵,大便溏软,怕冷,月经后错,量少色黑,经前腰腹痛、乳胀,大便干,易作肛裂、痔疮。舌暗澹,苔薄黄,脉沉细。中医病名喉痹,证型肝郁不舒,冲任失调。病机肝郁不舒,气血亏虚,血瘀留滞,冲任失调,清窍失养。
气滞血瘀喉痹声音嘶哑咽干
查看详情 →
患者男,年龄未提及。主诉舌质红、无苔、右关弦滑。中医病名肺心病,证型肺阴虚而痰阻,肺气郁结,大肠气虚寒,血气两虚而血瘀,心包气虚寒,胆气虚而挟痰湿,肝气虚而血瘀。望诊舌质红、无苔。闻诊未提及。问诊症状包括舌质红、无苔、右关弦滑。切诊脉象右脉浮弦,关部重按尤甚,左脉弦细。
血瘀肺心病肺阴虚痰阻
查看详情 →
男,59岁,主诉胸部不适,伴有咳嗽,咳痰,病程较长。中医病名肺癌,证型气阴两虚,痰瘀结聚。舌苔薄黄,舌质红绛,边有瘀斑,脉左沉弦而细,右沉而滑。症状包括咳嗽、胸部不适、吐白色稠痰、头晕乏力、胸部刺痛、全身多汗、心烦口干、不思饮食、夜寐不佳、大便干结。
脾肺气虚肺癌气阴两虚痰瘀结聚
查看详情 →
女,56岁,自汗、盗汗3年,口干口苦,乏力,心烦,失眠。汗证,气阴两虚兼血瘀火旺。面色晦暗,舌红少苔,脉细数。心烦、失眠、口干口苦、自汗盗汗、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
血瘀火旺汗证气阴两虚心烦易怒
查看详情 →
患者68岁,男性。主诉口渴多饮11年,双足疼痛发凉1年。消渴病痹病,证属气虚血瘀。面色晦暗,皮肤甲错,色素沉着,舌底瘀点瘀斑。形体消瘦,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痛觉、温度觉、震动觉减退。纳食不香,大便干,3日一行。空腹血糖10.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4.5mmol/L,糖化血红蛋白9.3%,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气虚血瘀脾肺气虚消渴病痹病
查看详情 →
患者闭目则浑身麻木,昼轻夜重,开目后缓解,难以入睡。身体沉重,时有痰嗽,胸中痰滞,烦躁气短,肌肤充盛,饮食如常,二便正常。脉弦洪缓而按之无力,弦脉主肝,洪脉主热,缓脉主脾虚湿盛。舌象未提,面色未提,声音气味未提,病史未提。中医病名为麻木,证型为气虚不行,阴火乘阳,湿邪内阻。病因病机为脾肺气虚,阴火内生,湿邪停滞,阳气不升,经脉不利。
脾肺气虚气不行阴火乘阳痰湿内生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