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腹满食少,下痢红白,里急后重,疟疾间日夜发作,痢疾一昼夜数十次,噤口不食,额冷时汗。中医病名属虚寒痢,证型为脏腑阴寒,病因病机为虚寒内盛,阴邪弥漫。望诊见面色苍白,舌淡胖有齿痕。闻诊无特殊记载。问诊见腹满、食少、噤口不食、疟疾与痢疾交替发作。切诊见脉沉迟。
虚寒痢里急后重阴寒疟疾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34岁。阵阵腹痛,痛而拒按,便后腹痛暂缓,下痢赤白脓血,黏稠腥臭,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病因病机为夏秋暑湿热三气交蒸互结,饮食不洁,滞于脾胃,积于肠腑,气血凝滞腐败。中医病名湿热痢,证型为湿热内蕴。
里急后重湿热痢暑湿热交蒸饮食不洁
查看详情 →
患者腹痛、痢疾。脉左三部俱弦,右关浮弱而涩。恶风、自汗、肢节痛、里急后重。面色苍白,舌淡苔白。病因属虚寒,病机为脾肾阳虚,寒湿内盛,气滞血瘀。中医病名属痢疾,证型为虚寒痢。
虚寒痢疾里急后重恶风自汗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48岁。主诉痢疾反复3~4个月,腹痛隐隐,里急后重,四肢畏冷,不欲饮食。脉沉迟,舌淡苔白薄。中医病名属痢疾,证型为脾伤虚寒。病因病机为湿邪羁留肠中,脾肾阳虚,寒湿内盛。望诊见舌淡苔白薄,闻诊未提及,问诊见腹痛、畏冷、不欲饮食,切诊脉沉迟。
里急后重痢疾脾虚肾阳虚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未提及,性别未提及,主要症状为里急后重,日夜腹泻百余次,发热口渴,体倦懒言,蜷卧少食,小便不利,病程未明确。中医病名属痢疾,证型为挟虚感寒,病因病机为虚寒夹杂。望诊见舌苔微黄,闻诊未提及,问诊见发热口渴、体倦懒言、蜷卧少食、小便不利,切诊脉象缓大无力。
虚寒痢里急后重日夜腹泻发热口渴
查看详情 →
患者主诉赤痢腹痛,里急后重。面色赤戴阳,唇若涂硃,舌象白滑无苔,大便有瘀血如豆大者数十枝,溏澹黄。脉浮按微数而大,沉按迟而无力。中医诊断为虚寒痢,病机属寒邪内盛,阳气不足。
虚寒痢疾里急后重腹痛瘀血
查看详情 →
16岁男性,下痢4天,腹痛里急后重,便血纯赤,精神不支,饮食废。舌澹无苔,右脉逆小,左脉细涩。中医诊断为寒痢(虚寒痢)。病因病机为寒气凝血,脉舌提示非热证。
虚寒痢下痢寒痢血凝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超过六十岁,主诉滞下伴后重感,病程较长。中医病名属虚寒痢,证型为气虚夹寒,病因因怒责气血下滞。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见滞下、后重、痔核胀痛,切诊脉象濡散颇缓。
虚寒痢痔疾气虚
查看详情 →
一老妇食后因怒患痢,里急后重,病程未明。脾气下陷。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迟。情绪抑郁,小腹胀闷,口内觉咸。肝气滞于脾,肾水泛。
虚寒痢脾气下陷肝气滞小腹胀闷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