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年龄46岁,男性。主要症状为右足趾疼痛,夜间尤甚,伴麻木、喜热恶寒、气短。病程近1年。中医病名脱疽,证型阳气虚弱,气血瘀滞。舌紫,苔薄白,脉弦细。体征见右足趾发凉,第二、三趾缺无。
脱疽阳气虚弱气血瘀滞足趾发凉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63岁,男性。主诉包括高血压病十年,脚凉麻木,右大拇趾溃疼,伴口干渴、便干、尿黄、右脚晚疼不得眠。面色微红,体胖,舌红、苔黄,脉洪数。右足大趾干黑坏死,足趾及足背微红肿,足背动脉消失,踝动脉细弱,血压180/100mmHg,眼底动脉细。中医诊断为动脉硬化性坏疽,辨证为瘀久化热,溃腐不脱。
动脉硬化性坏疽高血压血瘀热毒
查看详情 →
男,64岁,右侧小腿溃疡流血样清水半年,疼痛难忍,腿脚不利。舌苔薄白,脉沉无力。中医诊断脱疽,辨证阳气不足,寒凝筋脉,气血不和。
脱疽阳气不足寒凝筋脉气血不和
查看详情 →
孙某,女,38岁。恶寒发热,关节疼痛,双膝肿痛,身热持久不退。病程较长。湿热瘀阻,络脉不通,营卫留滞。脉象濡弱,舌苔黄燥,舌质红绛。面部及双下肢见棕黑色色素沉着,左下肢青紫剧痛麻木,右下肢赤热肿痛。面色晦暗,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濡弱。
系统性红斑狼疮湿热瘀阻脾肾阴虚气血痹阻
查看详情 →
患者年近五旬,右足小指初生如粟米,渐成白泡,三日始痛,头已腐烂,一指紫肿。中医病名脱疽,病因病机为热毒炽盛。望诊见右足小指紫肿,舌象未提。闻诊无特殊描述。问诊提示病程三日,伴有身发寒热、恶心体倦。切诊见脉数。
脱疽热毒炽盛气血两虚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50岁。左小腿疼痛8个月,右手疼痛半年。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四肢皮色发绀,皮温低,肢体位置试验阳性,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舌质红,苔薄白,脉弦。诊断为气血虚弱,气虚无力行血,血瘀于脉中,四末失于濡养。病属“脉痹”,病因病机为气虚血瘀,脉络瘀阻。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气虚血瘀脉络瘀阻四肢麻木
查看详情 →
患者双足凉痛、间歇性跛行6年,右小趾溃破3个月。双足发凉、怕冷、麻木、疼痛,行走50m则出现间歇性跛行,足底皮肤瘀斑,双足潮红,汗毛脱落,趾甲干厚,皮温低,右小趾干黑坏死,夜间痛剧。舌质红,苔白厚,脉弦滑。诊断为湿热下注,经脉瘀阻,热盛肉腐。复诊时足部肿胀消退,红热减轻,坏死组织分界清楚,脓液减少,舌质红,苔白,脉弦。三诊时手术清创后疼痛缓解,患足皮肤干燥,汗毛、趾甲生长缓慢,创面肉芽组织色澹,脓液清稀,舌质澹,苔白,脉缓。诊断为气血双虚、经脉瘀阻。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湿热蕴结经脉瘀阻气血双虚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36岁。左踝以下怕冷疼痛4个月。左踝关节以下肿胀疼痛,皮肤不温,得温疼痛减轻,皮肤暗红,足趾紫红。舌澹红,苔薄白。脉弦紧,趺阳脉无搏动。中医诊断为脱骨疽,证型为寒湿凝滞,瘀血阻络。病因病机为寒湿侵袭血脉,寒凝血瘀,经脉不通。
脱骨疽寒湿凝滞瘀血阻络足趾麻木
查看详情 →
48岁男性,双下肢冷痛伴间歇性跛行22年,左足冷痛、肿胀色紫破溃,足趾伤口有脓性分泌物伴恶臭,自觉汤泼火烫样感,喜屈膝抱足,纳食尚可,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皮肤干糙,趾甲肥厚,汗毛脱落,双下腿肌肉萎缩,双踝上20厘米处左腿周径33厘米,右腿38厘米,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脱疽,阴虚热毒型,火毒炽盛,热盛伤阴,脉管闭阻。面色潮红,舌象未提,声音未提,气味恶臭,症状描述包括冷痛、肿胀、破溃、脓性分泌物、便秘、小便短赤,脉象未提。
脱疽阴虚热毒火毒炽盛热盛伤阴
查看详情 →
患者43岁,男性,主诉右足拇趾溃烂,剧痛三个月。右足跖足背肿胀,右拇趾湿性坏死,疮面3.5厘米×2.5厘米,外露肌腱,趾甲松动。面色萎黄,舌苔黑厚,舌质红,脉沉细,左足趺阳脉沉细,右足趺阳脉、太溪脉未扪及。屡受风寒,阳气受损,血涩气滞,郁久化热,耗灼阴津,致脱疽。双足发凉,趾甲肥厚不平,全足皮肤枯燥,毳毛消失。体形瘦长,营养欠佳。曾有外伤及冻伤史,吸烟史20余年。右上肺硬结期肺结核。
脱疽血涩气滞阴津耗损阳气受损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42岁,男性。主要症状为右下肢麻木发凉、足背刺痛、间歇性跛行,病程近1月。中医病名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证型为血虚寒凝,脉络闭阻。舌质暗澹,苔薄白腻,脉弦涩。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虚寒凝脉络闭阻足背青紫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63岁。双下肢发凉、步态酸沉胀痛8年,右脚肿胀剧疼、溃烂1年。面色皖白,舌暗红,苔薄白。右足跗阳、太溪脉搏动消失,左足脉沉细。右脚肿胀,皮色暗红,五趾枯黑,足掌前1/3腐败溃烂流脓水,异臭。诊断为脱疽。证属气虚血瘀,经脉阻塞,化热肉腐。
脱疽气虚血瘀脾肾阳虚痰浊内生
查看详情 →
患者53岁,男性,主诉双下肢水肿3个月。双下肢水肿,无明显诱因。下肢静脉血管B超示双下肢动静脉血栓形成。中医诊断为水肿,证型为寒凝血瘀,血脉不通。舌象未提及,脉象未提及,其他四诊信息未详细描述。
血栓性水肿寒凝血瘀血脉不通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45岁。主要症状为两足冻伤,局部隐痛,寒冷时加重,间歇性跛行,足趾发紫、发冷、苍白,肢端动脉痉挛,左足第2、3、4趾溃烂,疼痛剧烈,夜不能眠。病程自1958年冬季起,持续15年。中医病名脱疽,证型寒湿郁久化热。望诊见趾甲变厚,皮肤温度减低,汗毛脱落,足背动脉搏动消失。闻诊未提。问诊见病史长,症状复杂。切诊见右手桡动脉搏动微弱,脉细数。
脱疽坏死阴虚内热气血亏虚脉管痉挛
查看详情 →
男,65岁,右足拇趾疼痛半年,夜间痛不可忍。右拇趾趾跖关节肿胀青黑,痛不可忍,乍寒乍热,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赤涩,烦渴多饮,食欲不振。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有力。证属湿热交结、经络阻塞之脱疽。
脱疽湿热交结经络阻塞气血瘀滞
查看详情 →
男,右手指受冷后苍白青紫持续1年,中指溃破3个月,两桡动脉搏动正常,冷水刺激后手指变紫冷痛,遇热则轻,中指指尖溃破,周围皮肤干燥,脱疽,证属寒湿内侵、脉络瘀阻,面色正常,舌象未提,声音正常,气味无特殊,脉象未提,病程1年余。
脱疽寒湿内侵脉络瘀阻气虚血瘀
查看详情 →
19岁男性,双脚足趾发凉、麻痛5月余。主症为足趾怕冷、麻木、疼痛,病程5月。中医病名脱疽,证型肝郁气滞、寒凝血瘀。舌质暗,舌边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局部见双足1~3趾端黄色瘀点,趺阳脉隐匿不清,肢体位置试验(+),趾端皮肤压迫试验(+)。
脱疽肝郁气滞寒凝血瘀
查看详情 →
张某,男,26岁,双下肢怕冷憋胀不适5年余,冬季加重,走路不足200米即出现小腿憋胀,伴有腰困,双足趾甲增厚粗糙,双脚干燥无汗,色白。舌澹苔白,质紫暗,脉缓,趺阳脉减弱。中医诊断脱疽,辨证脉络寒凝证。舌象澹苔白,质紫暗,脉象缓,趺阳脉减弱。
脱疽脉络寒凝肾虚气血瘀阻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32岁。右臂肿痛半年,局部有小结节,触痛明显,举动不便,喜热敷。脉细弦而紧,舌紫,苔薄。诊断为久瘀成结,非温不通。病机为瘀滞脉络,气血不畅。
静脉炎血瘀温通
查看详情 →
患者33岁,男性。主诉左足小趾外侧溃烂疼痛,抱膝而坐,夜不得眠,大便干,尿黄,口干渴。左足小趾内侧有2cm×2cm溃口,周围红肿,足背动脉摸不清,踝动脉搏动细弱,余趾凉,压之回血慢。舌红,苔黄稍厚,脉洪数。中医诊断为热毒炽盛。
脱疽热毒炽盛寒湿化热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