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血虚+脾虚+气虚证

患者22岁,女性,神疲乏力,面色白无华,头晕,心悸,气短,四肢不温,红细胞2.3×10^12/L,血红蛋白65g/L。中医病名属血虚,证型为血虚气弱,病因病机为素来月经量多,血亏气耗,阴虚内热,脾虚失统,气血生化无源。望诊见面色白无华,舌象未提。闻诊未提。问诊见神疲乏力、头晕、心悸、气短、四肢不温。切诊未提。
血虚证气虚证脾虚证阴虚内热
查看详情 →
患者45岁,月经量多4个月,伴疲倦无力,气短懒言。月经周期规律,经期3~7天,量中,色暗红,痛经(+)。舌澹,苔薄,脉弦细而沉。面色澹白,眼睑结膜及甲床色澹。中医诊断月经量多(气虚证),虚劳(气虚证)。病机为气虚冲任不固,血失统摄。病因包括思虑过度、饮食失节,导致脾虚中气不足,气血俱虚。
气虚证继发性贫血月经量多冲任不固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65岁,男性。主诉为血肌酐升高1月。乏力,头晕,腰膝酸软,口苦,纳谷尚可,夜寐一般,小便量正常,大便溏薄。舌质暗淡,苔薄黄腻,脉细弦。中医诊断为肾虚湿瘀。病因病机为肾气不足,兼有瘀血湿热。
肾性贫血脾虚慢性肾病肾功能不全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65岁,男性。主诉为血肌酐升高1月。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症状包括乏力、头晕、腰膝酸软、口苦、夜寐一般、大便溏薄。舌质暗淡,苔薄黄腻。脉细弦。中医病名为肾功能不全,证型为肾虚湿瘀。病因病机涉及肾虚、湿热、瘀血。舌象暗淡、苔黄腻,脉细弦。
肾性贫血脾虚慢性肾脏病肾功能不全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