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心律失常)案
《内经》与心悸
《内经》无心悸病名,而以“惊”“惕”“惊骇”等名之。心悸之名最早见于《伤寒杂病论》,“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祛邪扶正,养心通脉是心悸的基本治疗原则。
一诊
患者信息
- 姓名:康某
- 性别:女
- 年龄:53岁
- 就诊日期:2011年1月6日
- 主诉:阵发性心悸4年,加重7天
既往史
- 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曾就诊于某院,诊断为“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给予胺碘酮、慢心律(具体用量不详)等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但仍时有发生,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23.75mg,日1次,以控制病情。
现病史
- 7天前患者上症再次发作,经休息无缓解,遂前来就诊。
临床表现
- 心悸不宁
- 胸闷
- 气短
- 倦怠乏力
- 头晕
- 心烦
- 少寐多梦
- 四肢凉
- 二便可
体征
- 舌质澹暗,体胖大,苔白略厚
- 脉沉细
- 血压:135/80mmHg
- 心脏搏动位置正常
- 心率:62次/分
- 心音纯,节律欠规整,可闻及期前收缩,5~10次/分
-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 心电图:大致正常心电图
- 24小时动态心电图:频发室性期前收缩(24小时1390次),偶发室上性期前收缩(24小时6次)
- 自带心脏彩超:左室舒末径51mm,左室后壁厚度8mm,主动脉搏动幅度低平
中医诊断
- 中医诊断:心悸(气血两虚夹瘀)
- 西医诊断: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偶发室上性期前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