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缺铁性贫血3则
气阴两虚1则
罗某,女,39岁,教师
初诊
- 就诊日期:2014年04月12日
- 主诉:反复头晕、倦怠乏力2年余,加重1周。
- 病史:10年前因突发中上腹部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心悸、汗出、血压下降、黑便等症,诊断为胃溃疡并发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及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倦怠乏力,未系统诊治。1周前,患者感觉头晕、乏力加重,伴心烦,失眠,多梦,时感心悸,口干不欲饮等症。
- 检查结果:血常规示:Hb65g/L, WBC6.8×10^9/L, PLT334×10^9/L, MCV69.5fL。血糖、肝肾功能正常。
- 中医诊断:虚劳(气阴两虚)
- 西医诊断:缺铁性贫血
- 刻诊:头晕,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少气懒言,心烦,失眠,多梦,口干,时感心悸,活动后加重,纳呆食少,小便可。
- 舌象:舌澹胖
- 脉象:脉细
- 查体:精神委靡,面色苍白无华,其余无阳性发现。
辨证论治
- 病因分析:10年前进行了胃大部切除术后,导致脾胃功能虚弱,脾胃运化及受盛腐熟功能失职,影响水谷精微化生,气血生化乏源,气血亏虚,脏腑组织失于濡养而发为本病。气血不能上荣于头面,则见面色苍白无华;心气亏虚,则见心悸、失眠;脾气不足,运化失常,则见乏力、纳呆食少。久病伤及肝肾,导致肝肾阴虚,阴虚火旺,虚火扰神则可见心烦、多梦、口干;舌澹胖、苔薄、脉细均为气阴两虚之征象。
- 治疗原则:益气养血滋阴,宁心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