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整理

病案概述

伤寒热入胃中,与糟粕相结,则为口渴引饮,谵语无伦;热人血室,则为昼则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温热湿温、阳明散漫之热,熏蒸心包,则为口渴引饮,谵语无伦,神识乍清乍昏。是凡见以上诸症,罔不由于热者也。温热湿温,固为热邪,即系伤寒,亦必在寒邪已化热之后,历古至今,几若印板文字矣。广东郭映堂少君之症,竟有不然者。

患者信息

  • 姓名:郭君少君鋆益
  • 年龄:十三岁
  • 就诊日期:丁未七月十五日

主诉

  • 发热头痛
  • 大便泄泻,持续八、九日不退
  • 口渴引饮
  • 神识乍清乍昏
  • 谵语无伦,入夜尤甚

初诊情况

  • 脉象:仅浮弦,并不洪数
  • 舌苔:白滑润,满布至尖,舌并不绛
  • 病程:已逾一候,尚未点汗

诊断与分析

诊断

  • 诊断:外感风寒,失于温散

分析

  • 病因:风寒着人,人身中温暖之阳气,本有化邪为热之能力,但已发热至八九日,乃外显热象而内实未化者,必前手误用栀豉、银翘温热治法,遏抑其邪,邪不得越所致。
  • 病机:寒邪所至之地,皆阳气不到之处。阳气不得行于营卫之间,而但周旋进退于脏腑之中,则是阴反在外,阳反在内。
  • 症状表现:神识乍清乍昏,谵语无伦,入夜尤甚,渴而引饮

治疗方案

解锁完整医案

详细的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