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腹胀

病理概述

腹胀是腹部胀满,由胃肠道积气引起,当胃肠道产生的气体超过其吸收与排出的总量时,患者就有腹胀感。诊断时应除外器质性病变。胃肠道积气可以产生嗳气、排气和腹胀,以及腹痛、口臭、早饱等症状,使患者不适和尴尬。胃内积气主要来自吞咽,每次吞咽可吸入25ml空气,吞咽液体食物,常可同时咽下1015ml空气,若吸入更多就会嗳气。刺激唾液分泌的因素,如咀嚼口香糖、吸烟、进食过快或饮用产气饮料,均可吞咽过多气体,引起嗳气、腹胀。正常人胃肠道内能容纳多于200ml的气体,平均每天气体排出量为600ml,进食不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及吸收不良的碳水化合物,如乳糖、果糖、山梨醇糖,可增加排气量,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引起小肠内厌氧菌过度滋生,表现为消化不良、营养吸收不良、腹泻、腹胀,也是引起腹胀的原因。

中医病因

腹胀是中医病名,出自《素问·玉机真脏论》,认为腹胀是中医“五实”之一,指腹部胀满不适,而外无胀急之形的一种病证。中医对腹胀发生的原因,认为有脾虚、失饥伤饱、寒气、阳热气甚、湿热相生等,如说“阴气盛于上则下虚,下虚则腹胀满”,又认为“腹胀者由阳气外虚,阴气内结故也”,又认为“湿热相生,遂成胀满”,张景岳总结:“气之为胀,有气热(诸胀腹大,皆属于热),气寒(脏寒生胀满),气湿(诸湿胀满,皆属于脾),气虚(元气虚,足太阴虚,则鼓胀),气实(脾气实,则腹胀,胃气实,则腹胀)。此皆胀病,治之在察其虚实。”从病因可以看出,寒热虚实均可致病。病在肝、脾、胃、肠,肝与脾胃功能失调,肝气郁滞,脾失运化,气湿结于胃肠则脘痞、腹胀。临床常见脾虚、肝脾失和、气机阻滞、气滞不行、寒湿停聚等证型,治疗时不论哪个证型,理气消胀、顺气降气为必用之法,常用木香、乌药、厚朴、香附、枳壳、枳实、青皮、陈皮、紫苏叶、檀香、大腹皮、白豆蔻、砂仁理气,半夏、竹茹、枇杷叶、丁香、柿蒂、旋覆花、刀豆、生姜下气降气,瓜蒌、薤白理气宽胸。还要加温中之品。

临床病例

例1

患者信息

  • 姓名:杨某
  • 性别:男
  • 年龄:68岁
  • 职业:高级知识分子
  • 就诊日期:2004年9月15日

主诉 腹痛腹胀,日渐消瘦,住院治疗效果不明显。

检查

  • 消瘦,痛苦貌
  • 主诉疲倦,乏力,畏寒,腹部怕冷
  • 不吐,不想吃饭
  • 大便量少,小便清长
  • 能排气而不多
  • 腹胀明显,但腹部无压痛,无腹水
  • 下肢不水肿
  • 苔薄白
  • 脉沉细

诊断 证属:脾肾不足,肠道寒气凝滞。

治疗方案

解锁完整医案

详细的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