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医案
基本信息
- 性别:女
- 年龄:75岁
- 诊断:
- 中医诊断:肠积(脾气亏虚,瘀毒内结)
- 西医诊断:结肠腺癌并肝转移
初诊(2006-09-02)
1. 主诉
- 下腹疼痛,时大便带血2个月
- 外院纤维结肠镜并活检,诊为乙状结肠腺癌
- 上腹部强化CT示肝脏多发转移瘤
2. 临床表现
- 乏力
- 纳差
- 偶腹痛
- 间有便血
- 口干
- 眠可
- 小便调
3. 查体
- 患者神志清,精神可
- 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
- 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 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
- 心肺听诊无异常
- 腹软,肝脾肋下未及
- 左下腹可触及一个3 cm×3 cm质硬包块,触之痛,固定不移
- 双肾区无叩击痛
- 双下肢无浮肿
- 舌质红绛,有裂纹,苔薄黄
- 脉弦细
4. 辅助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9.84×10°/L、血红蛋白66g/L、血小板41×10°/L
- 肝功:ALT68 u/L、AST72 u/L、y-GT103 u/L
5. 治疗方案
- 方以化积方加减
- 药物:生黄芪30g、炒白术15g、茯苓24g、仙鹤草30g、鱼骨15g、地榆15g、蒲公英30g、白花蛇舌草30g、蜈蚣2条、砂仁9g、炒三仙各12g、黄连12g、石见穿12g、党参24g、补骨脂12g、刘寄奴12g、八月札15g、甘草6g
- 剂量:7剂,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2006-09-09)
1. 临床表现
- 服药平妥,无腹痛,无便血
- 时头晕,口干口苦
- 纳差
- 体力较前增加
- 二便调
- 舌质红,无苔
- 脉细
2. 治疗方案
- 方药:上方加麦冬18g
- 剂量:20剂,水煎服,日一剂
三诊(2006-10-28)
1. 临床表现
- 口干减轻
- 腹痛不显
- 纳眠可
- 大便不成形,无脓血,日三四次
- 舌质红绛,无苔
- 脉弦细
2. 治疗方案
- 方药:初诊方加白蔻仁12g、芦根24g
- 剂量:20剂,水煎服,日一剂
四诊(2006-11-18)
1. 临床表现
- 近日腹痛,痛时腹部起鼓包
- 口干
- 口腔疼痛
- 纳食一般
- 三日未行大便
- 舌质红,无苔
- 脉弦
2. 治疗方案
- 方药:初诊方加莪术12g、土贝母12g、当归15g
- 剂量:20剂,水煎服,日一剂
五诊(2006-12-23)
1. 临床表现
- 时有腹痛,腹胀,嗝气
- 纳差
- 口干
- 咽痛
- 不发热
- 大便时带鲜血,日1次
- 舌质红绛,无苔
- 脉弦细
2. 治疗方案
- 方药:初诊方加沙参30g、莪术12g、清半夏12g、白蔻仁12g
- 剂量:20剂,水煎服,日一剂
六诊(2007-01-14)
1. 临床表现
- 嗳气较前减轻
- 纳眠可
- 便前腹痛
- 大便正常
- 舌质红,苔少
- 脉弦
2. 治疗方案
- 方药:初诊方加代赭石24g、莪术12g、清半夏12g、沙参30g
- 剂量:20剂,水煎服,日一剂
七诊(2007-02-24)
1. 临床表现
- 近日偶有腹痛
- 大便时带鲜血,量不多,不成形,日三四次
- 纳可
- 口干较前减轻
- 舌质红,苔少
- 脉弦细
2. 治疗方案
- 方药:初诊方加沙参30g、莪术12g、茜草15g、三七粉3g(冲)
- 剂量:20剂,水煎服,日一剂
疗效
- 调整治疗7次,患者病情稳定,症状改善,继续中药治疗中。
按语
-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以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或便血、腹痛,肛门坠痛,里急后重,甚至腹内积块,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积证”“锁肛痔”范畴。
- 中医认为,素体虚弱,脾胃功能不足是产生本病的病机关键,而饮食不节或饮食不洁,情志暴急、感受外邪则为发病外因,内外合邪,而发本病。而本虚标实为其特点,本虚多为脾胃虚弱或脾肾两虚,标实多属湿热、瘀毒为患。
- 本患者年老体弱,脾气亏虚,运化失常,故纳差,气虚水谷精微不化,无以濡养肌肤,故乏力,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腹痛,邪毒损伤肠道脉络,血液不循常道,故便血。中医辨证属“脾气亏虚、瘀毒内结”,治以益气健脾、解毒散结,拟化积方加减,生黄芪、炒白术、茯苓益气健脾,脾健则气血生;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蜈蚣、刘寄奴、八月札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仙鹤草、地榆收敛止血;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解毒散结之效,脾胃健运,则气血得以化生,诸证得减。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