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食积呕吐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文某某
- 性别:女
- 年龄:一岁八个月
- 初诊日期:2009年9月21日
主诉
定时呕吐一年余。
现病史
- 发病时间:从五个月起
- 症状:每月21日起,患儿必吐。开始时,一天只吐1~2次,后来发展到呕吐多次,再后来连续呕吐几天。
- 呕吐物:所进之食物或水,严重时能吐出绿色胆汁。
- 呕吐后:患儿照常进食,食欲旺盛,不挑食。大便成形,小便正常。
- 特殊现象:从五个月起停母乳后出现呕吐,呕吐的那几天不大便。
- 检查:体温36.8℃,舌质红,薄黄腻苔,脉滑数,手心热,脘腹胀满,肠鸣音亢进。
- 呕吐情况:刚吐完,患儿双目微闭,明显乏力,不哭不闹。
检查
- 体温:36.8℃
- 舌象:舌质红,薄黄腻苔
- 脉象:滑数
- 其他:手心热,脘腹胀满,肠鸣音亢进
辨证
- 病因:饮食停滞,积而化热
- 症状:午后身热,手心热,舌质红,苔薄黄腻;食积阻滞,脾胃失和,脾不健运,胃不受纳,故脘腹胀满;痰食内蕴,阻碍了脾胃的运化,使气机失和,脾气伤则清气不升;胃不和则浊气不降;脾胃不和可直接导致积滞、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 脾主运:脾为湿土,喜燥而恶湿,过湿则脾困;胃为燥土,喜润而恶燥,过燥则化热;胃主纳,降则和;脾司运,升则健;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湿一燥,一升一降,既互为相反,又相辅相成。
- 奶奶溺爱:《儒门事亲》所指:“今人养稚子,不察肠胃所容几何,但闻儿哭,即谓饥号,急以乳纳之儿口,不吐不已,及稍能食,应口予。”正是因为奶奶的勤喂,才使患儿有了“定时呕吐”。
诊断
- 疾病:呕吐,食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