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淋证医案

基本信息

  • 性别:女
  • 年龄:55岁
  • 中医诊断:淋证
  • 西医诊断:①尿路感染,②隐匿性肾炎,③慢性胃炎

初诊(2010年3月5日)

1. 病情描述

  • 主要症状:小便频急,尿道刺痛,少腹坠胀、隐痛
  • 检查结果:尿常规:潜血(+)、RBC56/μl、WBC42/μl
  • 病机分析:病久肾虚,膀胱气化不利,湿热内蕴,气机失畅
  • 治疗原则:滋肾清利,疏肝解郁

2. 处方

  • 药物:生黄芪15g, 太子参15g, 肉桂(后下)3g, 知母10g, 黄柏10g, 土茯苓15g, 荔枝草30g, 台乌药10g, 炒枳壳10g, 醋炒柴胡15g, 炒白芍10g, 大小蓟各15g, 茜草炭15g, 白茅根30g
  • 煎服方法:7剂,水煎服

二诊(2010年3月12日)

1. 病情描述

  • 复查结果:尿常规:潜血(+)、RBC28/μl、WBC7/μl
  • 新症状:左侧腰部疼痛,小便无频急刺痛感,纳食欠佳,嗳气,喜温
  • 病机分析:素体肾虚,胃失和降,寒凝气滞
  • 治疗原则:温中和胃为先,兼以益肾利湿

2. 处方

  • 药物:苏叶梗各10g, 制半夏10g, 陈皮10g, 干姜6g, 制川朴6g, 茯苓10g, 木香10g, 砂仁(后下)5g, 怀山药10g, 石韦15g, 猫爪草15g, 大小蓟各15g, 川桂枝8g, 炒白芍10g, 炙甘草5g
  • 煎服方法:7剂,水煎服

三诊(2010年3月19日)

1. 病情描述

  • 复查结果:尿常规: 潜血(+++)、RBC 62/ul、WBC11/ul
  • 症状变化:药后嗳气缓解, 腰部酸胀,晨尿色深,疲劳乏力,食欲尚可
  • 病机分析:气阴两虚,湿热未清
  • 治疗原则:益气养阴,滋肾清利

2. 处方

  • 药物:生黄芪20g, 太子参20g, 麦冬10g, 炒白术10g, 怀山药12g, 山萸肉10g, 生熟地各12g, 知母10g, 黄柏10g, 土茯苓15g, 荔枝草15g, 茅芦根各30g, 独活10g, 桑寄生10g, 杜仲10g, 川断10g, 鸡血藤15g, 红花10g
  • 煎服方法:14剂,水煎服

四诊(2010年4月2日)

1. 病情描述

  • 复查结果:尿常规:潜血(++)、RBC42/μl、WBC11/μl
  • 生化检查:肝肾功能正常
  • 症状变化:药后症平,腰部酸痛,疲劳乏力,小便色清
  • 病机分析:脾肾两虚,运化失健,湿热内蕴
  • 治疗原则:健脾益肾,清利止血

2. 处方

  • 药物:生黄芪15g, 党参12g, 炒白术10g, 怀山药12g, 茯苓12g, 肉桂(后下)3g, 知母10g, 黄柏10g, 荔枝草15g, 白茅根30g, 独活10g, 桑寄生12g, 台乌药10g, 枳壳10g, 陈皮10g, 茜草炭10g, 仙鹤草20g
  • 煎服方法:14剂,水煎服

按语

  • 总结:本案患者年过半百,初诊时表现为小便频急,尿道刺痛,少腹坠胀、隐痛等尿路感染的症状,病机为肾虚湿热内蕴,膀胱气化不利,气机失于调畅,治以滋肾清利,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处方用药在生黄芪、太子参、土茯苓、荔枝草、白茅根等益气养阴、清利下焦湿热的基础上,予知母、黄柏、肉桂滋肾清利通淋;柴胡、白芍、乌药、枳壳疏肝理气解郁;大小蓟、茜草炭清利凉血止血。尿路感染症状控制,以尿血为主时,治以益气养阴,清热利湿。症见胃脘隐痛,嗳气,喜温时,则予建中和胃,理气降逆,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精神。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