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科病 - 鼻前庭炎
患者信息
- 姓名:张某
- 性别:男
- 年龄:11岁
- 初诊日期:1996年8月2日
- 就诊地点:上海市崇明
主诉
鼻子作痒,已两年。痒而不嚏,涕屎呈痂皮样,曾作过敏性鼻炎治疗,无效。有时痂皮中有血迹。
问诊所得
- 鼻痒阵作,严重时还痛。
- 鼻腔外口结痂。痂多即通气不好。
体征
- 两侧鼻前庭被大量痂皮覆盖,清除后,见皮肤粗糙角化,部分新鲜肉芽充血。
- 两下甲瘦削。
- 鼻道(-)。
- 两颌下们到3~4颗淋巴结肿。不粘连,无压痛。
- 舌薄苔,脉(未诊)。
初诊
医案:
- 童年血气方刚,则其气必盛。气盛有余则肺经积热,循经上犯,鼻腔道当其冲,前庭之炎,亦当然应运而生矣。儿童纯阳之体,清肺泄热治之。
- 方药:
- 桑白皮 10g
- 黄芩 3g
- 马铃 5g
- 银花 10g
- 丹皮 6g
- 赤芍 6g
- 豨苍草 6g
- 白鲜皮 10g
- 7剂煎服
- 加味黄连膏1盒,外擦,每天2~3次。
二诊
- 日期:1996年8月18日
- 症状变化:
- 药后,痒息痛止,分泌物减少。
- 体征变化:
- 检查:创面充血消失,干净(因用油膏而致)。
- 颌下淋巴结同上诊。
- 医案:
- 常见病常规方,有所好转,事属必然。仍取原旨,唯苦寒品向甘寒品倾转。
- 方药:
- 桑白皮 10g
- 黄芩 3g
- 银花 10g
- 丹皮 6g
- 赤芍 6g
- 豨苍草 6g
- 白鲜皮 10g
- 绿豆衣 10g
- 用维持量(隔1天进1剂)
- 加味黄连膏,续用。
三诊
- 日期:1996年9月20日
- 症状变化:
- 已不痒不痛,痂皮已无,但有些灼热感。
- 体征变化:
- 检查:肉芽已为新生皮肤覆盖,基本上已接近正常。
- 医案:
- 单纯小病,一药而愈。扫尾求其巩固,再进几剂足矣。
- 方药:
- 桑白皮 10g
- 黄芩 3g
- 银花 10g
- 连翘 6g
- 绿豆衣 10g
- 白鲜皮 10g
- 7剂煎服,用维持量
按语
这是小病、常见病,故而方药也以常规方应付。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