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整理

患者信息

  • 性别:女
  • 年龄:62岁
  • 初诊日期:未具体说明

主诉

4年以来,胸中阻窒不舒,咽中常感有物如炙脔,阻格不能言喻,但吞咽毫无妨碍。

诊断

  • 疾病名称:七情郁结,痰滞喉头型郁证(癔症性喉阻塞)
  • 辨证:七情郁结,痰滞喉头

初诊(第1次)

  • 脉象:弦细带数
  • 舌象:苔薄,质绛
  • 治疗原则:疏化顺气法
  • 针灸方法
    • 穴位:合谷、阳陵泉、丰隆、太冲(均双)、天突、膻中(均泻法)
    • 操作:天突、膻中不留针,其余留针5min
  • 按语:情绪怡悦为上

2诊(第3天)

  • 症状变化:针后见效,咽喉核气较松,胸脘较畅
  • 针灸方法
    • 穴位:同上加太溪(双侧,泻法)
    • 操作:同上

3诊(第5天)

  • 症状变化:咽喉核气阻窒略松,旧有手指麻木,兼治之
  • 针灸方法
    • 穴位:同上加内关、足三里(均双,泻法)
    • 操作:同上

4~7诊

  • 治疗频率:连续4d, 每间隔1d, 针治1次

8诊(第15天)

  • 脉象:细软
  • 症状变化:咽间核气虽减未消,手指麻木转缓
  • 针灸方法
    • 穴位:廉泉、天突(均泻法)用开合补泻法,不留针;外关、足三里(均双侧)、膻中(均泻法)用捻旋补泻法,中魁(双)留针10min

9诊(第17天)

  • 症状变化:症情显着好转,梅核气已不发作,手麻亦减
  • 针灸方法
    • 穴位:同上方去廉泉加扶突(双)(泻法)用开合补泻法,不留针
    • 操作:同上

10~11诊

  • 治疗频率:连续2次,每间隔2d, 针治1次

12诊(第26天)

  • 症状变化:梅核气已消失,胸脘亦舒,指麻尽减
  • 针灸方法
    • 穴位:同上方去扶突,加中都(双)(泻法),用捻旋补泻法
    • 操作:同上

治疗方案

解锁完整医案

详细的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