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有性治痢疾案

案例详情

  • 患者信息:张昆源之室,年六旬。
  • 主要症状:得滞下,后重窘急,日三四十度。
  • 脉象:脉常歇至,参伍不调,或二动一止,或三动一止而复来,此涩脉。
  • 治疗过程
    • 初次治疗:患者脉象为涩脉,年高血弱,下利脓血,六脉短涩,医生认为非其所能任,故未用药。
    • 再次治疗:患者饮食不减,形色不变,声音烈烈,言语如常,非危证。遂用芍药汤加大黄三钱,大下纯脓成块者两碗许,自觉舒快,脉气渐续,而利亦止。
  • 后续情况:数年后又得伤风咳嗽,痰涎涌甚。诊之又得前脉,与杏桔汤二剂,嗽止脉调。

按语

  • 脉象解释
    • 后重窘急:是指痢疾病人肛门重堕,便意急迫的症状。
    • 雀啄脉:脉象急数、节律不调、止而复作,如雀啄食样,是生命垂危时的脉象。
    • 参伍不调:参伍:错杂。指脉搏不整,三至或五至一停。
    • 声音烈烈:声音洪亮。
  • 治疗总结:此例脉证不符,吴氏据证决病,断其不危,遂用通下治痢之剂而病愈。由此可见,脉证不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病例应具体分析。正如吴氏在《温疫论·脉证不应》中所说:“夫脉不可一途而取,须以神气形色病证相参,以决安危为善。”本案即属一例证。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