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痈医案
初诊信息
1. 患者基本信息
- 姓名:马某
- 性别:男
- 年龄:45岁
- 就诊日期:2006年3月15日
2. 主诉
胃痛反复发作2年。
3. 临床表现
- 胃脘灼痛,食后尤甚,呈持续性
- 无泛酸、嗳气
- 食欲不佳
- 大便正常
- 形体消瘦
- 面色萎黄无华
- 舌红,中有裂纹
- 苔薄白
- 脉沉弦
4. 既往史
- 平日少量饮酒
- 吸烟
- 工作比较烦劳
5. 诊断
- 胃脘痈:虚寒化热证
6. 辨证分析
- 胃中郁火灼伤胃内黏膜,胃黏膜呈不同程度的糜烂
- 胃气已伤,胃黏膜水肿,运化失司
- 胃中郁热由虚而致,尚未化火
- 辨为虚寒化热之证
7. 治疗方案
- 治以行气健脾,清热消痈
- 方拟救胃化滞汤加减
8. 处方
- 苦参 10g
- 黄连 15g
- 乌贼骨 20g
- 乳香 5g
- 当归 20g
- 黄芪 10g
- 薏苡仁 15g
- 三七 5g
- 甘草 15g
- 延胡索 15g
- 川楝子 15g
- 沉香 5g
- 生姜 3片
9. 用药指导
- 6剂,水煎服,日2剂
- 煎药时加3片生姜与汤药同煎
- 嘱勿过劳,调情志,节饮食
复诊信息
1. 复诊时间
- 2006年4月15日
2. 复诊症状
- 胃痛及烧灼感明显减轻
- 食欲改善
- 大便正常
- 舌红有裂纹
- 苔薄白
- 脉微弦
3. 辨证分析
- 热势已消
- 脾胃虚寒之象已转化为主要矛盾
- 治以温胃行气化滞之法
- 温运脾胃阳气,恢复脾胃运化之能
- 使虚寒得散,郁滞得解,损伤之胃黏膜得以修复
4. 治疗方案
- 治以温中行气,化瘀消痈之法
5. 处方
- 香附 15g
- 白芥子 15g
- 苏子 15g
- 乳香 5g
- 砂仁 15g
- 白豆蔻 15g
- 厚朴 15g
- 三七 5g
- 桃仁 15g
- 乌贼骨 20g
- 当归 20g
- 沉香 5g
- 小茴香 5g
- 生姜 3片
6. 用药指导
- 6剂,水煎服,日2剂
- 嘱勿过劳;调情志;节饮食
后续治疗
1. 患者反馈
- 服药2个月后来诊
- 自诉胃脘偶有不适,余皆正常
2. 处方调整
- 按前方加减
- 嘱其再服6剂可停药
按语
- 患者胃脘痛反复发作2年,自诉与饮食、劳累有关
- 说明脾胃劳损在先,后胃内出现烧灼样疼痛,实为虚火灼络,阴火上炎而致
- 故辨为虚寒化热之证
- 胃脘疼痛,食欲不振,说明胃气已伤,胃黏膜出现糜烂、充血、水肿之病变
- 治疗不仅要清虚火,更要扶脾气以助运化,滋气血生化之源方可奏澹渗消肿、生肌敛疮之效
- 方中苦参、黄连清热燥湿,降阴火
- 乌贼骨收涩敛疮,配合黄芪、甘草、薏苡仁健脾益气,澹渗利湿
- 三七、乳香、当归活血化瘀,生新血,去瘀血共奏生肌敛疮之效
- 佐延胡索、沉香、川楝子行气疏肝解郁化滞
- 全方攻补兼施意在祛瘀生新
- 复诊患者病势转化,热势已不明显
- 本有脾胃虚寒在先,若再以苦寒治之恐伤正气
- 故改投温中行气,化瘀消痈之法
- 恢复脾胃之阳气,助运化之所能,益气生血,敛疮生肌,消肿定痛
- 煎药时加生姜3片,非解表之用,而是取其性温可发散阳气,解脾胃虚寒之功
- 李玉奇详观病情变化,注重辨证施治
- 全方药简而力宏,补中行气化瘀兼备
- 意在去瘀生新,消痈散结
- 临床灵活用药,效验不凡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