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因证治探讨

病名考略

中医学关于本病的记载,首见于《灵枢·痈疽》篇:“发于足旁为厉疽,发于足趾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也。”《刘涓子鬼遗方》始称“脱疽”,或将姆趾发者名“脱疽”,余趾发者名“敦疽”。《疡医心得集》称患于手指名“蛀节疔”。《外科全生集》曰“脱骨疽”。《疡医经验全书》作“冷疗”。《东医宝鉴》称“脱疽疔”。《石室秘录》谓“手足脱落”。《外科大成》叫“足指发”。《外科冰鉴》呼为“无名肿毒”。名目繁多,然皆异名而同义,后世称“脱疽”者最多。

疾病性质

《外科集验方》载“发于阴者为疽,为冷,为虚”;《卫济宝书》载“疽属里,伤骨伤筋,则难调理”;《外科正宗》谓“疽者沮也,毒攻于内,其发缓,而所患深沉”,说明疽非轻浅之患。至若脱疽,《张氏医通》谓:“六经原腧皆在于足,所以痈发于足者多为凶候。”《冯氏锦囊》:“多因房术亏损肾水,郁怒有伤肝脾,地位偏僻,药力罕到,气血难达,易致筋溃骨脱。”《外科理例》云“此证形势虽小,其恶甚大”,又云:“盖死肉乃毒气盛拒截荣气所致,况至阴之下,血气难达。”《外科正宗》:“夫脱疽者,外腐而内坏也。”且描绘其病状:“皮色紫暗,如煮熟红枣,黑气浸漫相传,五指传遍,上至脚面,其疼如汤泼火燃,其形则骨枯筋烂,其秽异香难解,其命仙方难活。”证势更形险恶。

病因病机

1. “内虚”说

《外科真诠》云:“脱疽之止生于四余之末,气血不能周到,非虚为何?”

2. “六淫”说

《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诸病源候论》亦有类似记载,还进一步指出:“久则热胜于寒,热气淳盛,蕴结伤肉,血肉腐败,化而为脓。”《千金方》:“夫风毒之气,皆起于地,地之寒暑风湿,皆作蒸气,足常履之,所以风毒之中人,也必先中脚。”《疮疡经验全书》:“风湿余毒,天阴久冷,攻于膝下。”可见六淫中风、寒、湿为主要外因,与近代文献记载较吻合。但火、暑、燥也不容低估。因六淫往往相兼为患,非独伤人也。此可从地处亚热带之云南、广东、福建,地处气候干燥之陕西、新疆亦有大宗病例报道得以证实。

3. “气郁”说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载“痈疽、瘰疬,不问虚实寒热,皆由于气郁而成”,强调精神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

4. “寒痰”说

《外科全生集》载“疽有寒痰之凝”,痰凝则气滞,气滞则血瘀。

5. “脾经积毒下泄”说

《外科启玄》曰“脱疽是脾经积毒下泄而然”;《外科正宗》有“平昔厚味膏粱熏蒸脏腑”,亦造成脾经积毒之因。

6. “房劳过度,气竭精伤”说

《外科正宗》即倡言斯说:“此因平昔厚味膏深熏蒸脏腑,丹田补药消烁肾水,房劳过度,气竭精伤。”李老认为,内虚是其病理基础,加上其余附加动因,损伤元气,营卫失和,气壅血滞,诸因素之综合而致病。如《灵枢》玉版篇载“病之生,有喜怒不测,饮食不节,阴气不足,阳气有余,营卫不行,乃发为痈疽”;《外科理例》曰:“若气血素亏,或七情内伤,经络郁结,或理不密,六淫外侵,隧道壅塞。”堪为明证。

诊治调摄

(一) 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

《神医秘传》《验方新编》载及治疗本病专方四妙勇安汤(当归、玄参、金银花、甘草),对本病之属热毒炽盛甚效。我们在复杂的证候中,通过深究本病内在的种种矛盾特点后,拟订基础方“活络通脉汤”(当归、玄参、丹参、黄芪、金银花、紫花地丁各1525g,制乳香、制没药、红花各10g,延胡索、生地黄各1015g,蒲公英、土茯苓各1530g,生甘草315~30g。病在上肢加片姜黄10g,下肢加川牛膝10g。水煎服,每日1剂,重者2剂),绝非排斥辨证论治。如早期寒凝络痹,冷感较甚,原方即去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生地黄、玄参,加阳和汤、吴茱萸、清酒(或黄酒),甚至乌附,以消散阴凝;热毒炽盛,阴津耗损者,重用清热解毒药,益以大剂玄参、石斛、生地黄、玉竹和北沙参等,活血化瘀药暂小其制,必要时暂去乳香、没药、红花等,否则,大队活血化瘀药频进,反有使热毒扩散之流弊,故方药增损须灵活。

(二) 治标与治本

本病良由气滞血瘀,死血(血栓)阻遏形成发病,则行气活血化瘀为治疗首务,诸如当归、丹参、赤芍、红花、泽兰、桃仁、鸡血藤、乳香、没药、降香、三棱、莪术、刘寄奴、川芎、益母草,甚至蜈蚣、全蝎、地龙、土鳖虫和水蛭等,皆系疏通室滞,紧扣病机之药,是解决主要矛盾的根本之图。

(三) 局部与整体

《外科正宗》云:“故谓血死心败,筋死肝败,肉死脾败,皮死肺败,骨死肾败,此五败者,虽有灵丹竟丧命。”说明中医学早就认为本病系一整体性病变。强调整体,决非摈弃局部。须知局部病变往往正是机体新的矛盾斗争的明朗化。李老对气滞血瘀者,调其心营,通其气血;对拘急挛痛、情志郁结者,调肝缓急;对溃疡佐以外用五枝膏甚效,经久不愈者则加强补益脾气,盖脾主四肢肌肉也;后期以补肾法巩固,是为整体调整,全面兼顾的治法。

(四) 气、血、水

本病以“血”为主,当无疑问。但根据气血互根学说,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气为血之母,血为气之配,正常气血总是处于调和状态。《外科理例》亦云:“气血充实,经络通畅,决无患者。”倘若气虚不足以帅血,血缓则气滞,气滞则血瘀,如此循环往复,形成病理恶性循环,气不能煦,血无以濡,祸即旋踵。临床上,我们曾见过投开破化瘀,愈益伤气,瘀阻反不见减,佐以行气之品,相得益彰,药半效倍。又有气虚帅血无力,益以大剂太子参、党参、黄精、白术、山药等,气足而血行亦畅旺。不过,对“虚不受补”者,应予注意和权衡之。气血两虚,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皆可随意采择。总之,本病本虚标实,要有针对性地采取通补兼施、气血兼顾的治法。

(五) 外治与内治

如前所述,内治固属重要,但外治也不容忽视。我们观察到,治疗初始阶段,对兼有溃疡、坏死者,内服药物月复一月,而局部瘀腐清理不彻或消极等待,结果有的证情反而加重。后来,对伴有溃疡者,先以甘草水或1:3000高锰酸钾溶液,或加味蛇床子洗剂(蛇床子、苦参、黄柏、苍耳子各15g,苍术、明矾各10g)洗涤浸泡,不但有防治感染作用,且溃部得热,经络气机舒畅,气血调和,能引毒邪由内达外,有移深居浅之功,解毒消坚收敛之效,大大缩短了疗程。必须指出,洗涤频度当予节制,一日一次足矣,否则,一日数次浸泡,致新生肉芽组织疏松变软,反碍愈合。浸泡后可用甘草凡士林油膏或紫草膏外敷,我们现在应用五枝膏[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技术数据部分)325页,1971]或柳枝膏(“五枝膏”去“五枝膏”原方四枝),有提脓拔毒、去腐生肌作用,收效颇好。经摸索,对并有坏死者,待其与健康组织界限分明,且无全身感染,及时切去坏死趾(指),较之消极等待自然脱落,可缩短疗程1~3个月。

1965年曾收住一例外省患者,疼痛剧烈,昼轻夜剧,当时处理经验不够,普外科会诊医师予以局部封闭,结果导致疼痛加剧,足趾并向上至近跖骨形成进行性干性坏死,终致高位截肢的惨痛教训。此例有力说明,局部封闭对本病有百弊而无一利,易于导致不可逆性坏死,不宜采用。晚近文献甚至指出:无数失败的病例说明,局部麻醉下清创,常常导致缺血坏死的加重。因而将局麻清创列为相对禁忌,主张清创采用腰麻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六) 组方与选药

“活络通脉汤”是李老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和症状、体征,参酌有关文献,结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成果筛选而出。如当归,《神农本草经》载其治“诸恶疮”;《名医别录》载其“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补五脏,生肌肉”;《大明本草》载其“破恶血,养新血”;《本草纲目》载其“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近代实验发现当归挥发油能镇静大脑,扩张血管。黄芪,《本经》云其“主痈疽久败疮”;《河间六书》云其“益胃气,去肌肉及诸经之痛”;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能利尿退肿、排除痈疽毒素,并有强盛心力,扩张皮肤血管,旺盛血循,对衰疲型疮痈,即血行不良化脓迟缓者,得黄芪可改善血行,促其化脓及增强病变物质之吸收,使组织增强新生能力。晚近文献证实,黄芪还有增强干扰素效价达数倍的作用。丹参,《本经》谓其治“寒热积聚,除症除痕”;《大明本草》谓其“通利关脉···破宿血,生新血··恶疮···排脓止痛,生肌长肉”,临床上还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誉称,并发现其尚有安定中枢神经作用;新近资料还证实,丹参抗血小板、抗凝血、抗纤溶三种抗凝血作用兼而有之,尤以前二者较强。乳香,《珍珠囊》谓其“定诸经之痛”;《本草纲目》谓其“消痈疽诸疮,护里托心,活血定痛,伸筋”;近代发现借助其挥发油之轻微刺激性,进入血液后,能增加多核白细胞攻噬死血作用,对新陈代谢有重大改善。余药人选,也尽量取其“一专多能”。总之,务求方药与理法合辙,做到选药温而勿燥,补而勿滞,通而勿伤气血,清而无损胃气。《外科证治全生集》之“以消为贵,以托为畏”的治疽大法,诚为经验之谈。

(七) 治疗与巩固

中药对本病疗效较好,但复发率较高,如71例组有效53例中,复发9例,复发率14.3%,经治再次临床治愈或显效出院。特别是恶化的8例中,有5例系首次住院曾达临床治愈,1例显着好转,推求缘由,除与大部分患者戒烟不彻攸关,亦与巩固疗效时间短(本组平均疗程仅76天),以致侧支循环建立不够充分,尤其是有关免疫和内分泌失调未得以控制或改善有关。19631971年因巩固疗效措施不力,所治41例,恶化6例,占该组14.7%;19721979年加强巩固疗效措施,适当延长住院日,出院继续服汤药1~3个月,后期以补脾肾丸剂收功,所治30例,恶化2例,仅占该组6.7%。之后多年临床观察中,其疗效又有一定提高。

关于本方疗愈机制,初步推测:补气益血药的扶正祛邪、调理气血以及在免疫机制中的特殊作用,是很重要的;活血化瘀药的疏通脉道,溶解血栓作用有关键作用;清热解毒药的控制感染、祛邪扶正、推陈致新,对阻断病理恶性循环有积极意义;全方及其权变化裁之整体调节作用不容忽视。提示本方的疗效机制是综合性的、多方面的,尚不能以单一机理加以阐释,实有待进一步研讨。

治疗方案

解锁完整医案

详细的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