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xx医案
基本信息
- 性别: 女
- 年龄: 28岁
- 职业: 工人
- 病案号: 94488
主诉
寒热及上脘阵痛一周。
病史
- 入院前一周: 上脘胀痛,经脐区终至满腹皆痛,拒按,呕出食物残渣,无吐蚘,呕次不多。
- 入院前八日: 畏寒发热,无出汗,头身微痛,未大便,溲黄短,口渴不欲饮,食纳大减,伴有头额昏痛,眼眩、乏力,无咳。
- 1960年六月: 有类似上脘痛史,但无寒热,程度较轻。
- 月经史: 素不规则,已停经七个多月,无白带。
体征
- 面色: 萎黄
- 神态: 稍困乏,形态如常
- 唇及舌: 红,苔黄白少津
- 声音: 如常
- 呼吸: 自如
- 脉象: 弦缓
- 按压: 上脘及两胁下轻按痛
- 其他检查:
- 血象检查: 白细胞稍升
- 肥达外斐氏反应: 二次均阴性
- 血沉降(魏氏法): 无异常
- 血培养: 阴性
- 疟原虫: 阴性
- 胸透: 心肺正常
- 肝功能检验: 正常
- 尿检: 正常
- 粪检: 有蛔虫卵
诊疗经过
- 入院时: 疑为阳明经证,投辛寒清热药五剂后,痛减、舌有津、精神较好。
- 5月8日晚: 突感寒战壮热,口苦而渴,头昏身痛,脉弦数,舌淡有津,先后投疏风热方药数剂,证不见减。
- 5月12日: 诊为三阳热证,用柴葛解肌汤,三剂后,仍寒热往来,先寒后热、热多寒少,大汗透袭,头昏,食减,口苦而干,舌红、苔心黄,脉弦细数,热型弛张,每日一往复,壮热时体温高达摄氏四十一度,热退汗出则体温降至三十六度左右。
- 5月11日: 加用奎宁、阿的平、合霉素、青霉素及链霉素等西药也未能制其寒热。
- 5月22日: 病未减轻,患者日复疲弱,诊断不明确,始知入院次日,病者即有经水来潮,未一日即寒热起而经断,兼有少腹胀痛,心烦不安等证,遂拟诊为热入血室,停用上述各种西药。
- 5月22日: 改用清骨散合小柴胡汤加减处方: 柴胡9克,黄芩6克,党参9克,秦艽9克,鳖甲9克,知母9克,青蒿9克,地骨6克,玉竹12克,甘草3克。三剂后,体温降至38°C以下,人亦较适,无自觉寒热,二便可,食纳大增,脉仍见弦缓,舌红苔白有津。四剂后,未再见寒热,人亦大好,唯稍感头昏乏力。前后共服十一剂,病证无反复而疗效巩固。以后酌为补益,病体渐康而于七月七日出脘。
按语
- 入院时: 疑为阳明经证,投辛寒清热药五剂后,痛减、舌有津、精神较好。
- 5月8日晚: 突感寒战壮热,口苦而渴,头昏身痛,脉弦数,舌淡有津,先后投疏风热方药数剂,证不见减。
- 5月12日: 诊为三阳热证,用柴葛解肌汤,三剂后,仍寒热往来,先寒后热、热多寒少,大汗透袭,头昏,食减,口苦而干,舌红、苔心黄,脉弦细数,热型弛张,每日一往复,壮热时体温高达摄氏四十一度,热退汗出则体温降至三十六度左右。
- 5月11日: 加用奎宁、阿的平、合霉素、青霉素及链霉素等西药也未能制其寒热。
- 5月22日: 病未减轻,患者日复疲弱,诊断不明确,始知入院次日,病者即有经水来潮,未一日即寒热起而经断,兼有少腹胀痛,心烦不安等证,遂拟诊为热入血室,停用上述各种西药。
- 5月22日: 改用清骨散合小柴胡汤加减处方: 柴胡9克,黄芩6克,党参9克,秦艽9克,鳖甲9克,知母9克,青蒿9克,地骨6克,玉竹12克,甘草3克。三剂后,体温降至38°C以下,人亦较适,无自觉寒热,二便可,食纳大增,脉仍见弦缓,舌红苔白有津。四剂后,未再见寒热,人亦大好,唯稍感头昏乏力。前后共服十一剂,病证无反复而疗效巩固。以后酌为补益,病体渐康而于七月七日出脘。
按语:
- 根据四诊,病人于入院时诊为伤寒阳明经证。当时,虽无汗,但诚如《伤寒论》中201条所云: “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是知阳明病因燥热盛,一般为大汗出,但在特殊情况下也有无汗而身痒的,是津液内虚,汗源不足之故。病人伤寒数日,热重寒轻,口渴,无汗,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数,是为阳明燥热之证。治以辛寒清热,病减人适。唯病变俄顷,医者未即予相应辨证,以致病情迁延半月之久始辨明为热入血室。审证确后,投相应方药,未四剂而显效。热入血室,相当于经期前后的感染,《伤寒论》中第148条云:“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对照本例,除无谵语外其它多合,但谵语并非热入血室的必然证候。如《伤寒论》第149条云:“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参之本例,伤寒后致七个月之经闭复通,旋又因热入血室使经水一日即断,患者寒热往来如疟,致长期疑为疟疾。待确诊而投用小柴胡合清骨散后,四剂即效。另《伤寒论》第221条云:“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此说明阳明病下血与热入血室关系密切。本证因月经来潮或适断、感受外邪、热邪内陷,一与血相结,正邪相争,故可见寒热往来如疟症;肝藏血,血结于肝厥阴经,经气不畅,故可见胸胁满闷或疼痛;因血结子宫,故可见少腹硬痛,经量减少甚或中断;因心主血,如血热上扰心神,则可见神志失常、畏轻夜重。有的热入血室,可无血结,仅见营分热炽证候,如身感灼热、心烦不寐、舌红绛等;如热入血分,则可见神昏谵语,热邪迫血妄行,可经量增多,或吐衄下血、舌深绛。本例除心神及血分尚未为热邪所扰外,其它诸症皆见。本例入院后,曾先后疑为疟疾、肠伤寒、肺结核或肝炎等,但均未能确诊。中医辨证明确后四剂即愈,足见辨证施治的重要。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