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整理

1. 柳君耔青中风案

1.1 病情描述

乙未夏,柳君耔青自镇江至上海,中途劳乏,汗出遇风,卒中于阴,右偏臂膀无力举持,舌筋亦短而謇于言。

1.2 治疗过程

前医投以清疏药,杨省臣太守代邀余诊。切其脉,右缓无力,知是肥人气虚,外卫不固,以独活汤、千金附子散、黄芪建中汤等方,出入加减,调治而愈。

2. 吴橘王检中风案

2.1 病情描述

丁酉春,吴橘王检予大令患偏中风,右偏面肿,口㖞言謇,手不任持,足不任步,膝胫畏冷入骨,食不甘,寐不安,烦燥尤甚。

2.2 治疗过程

切其脉,左盛右微,望其苔,右厚左溥,谂是劳倦内伤,风寒外感所致,用黄芪、附子、建中汤、防风散、桑菊煎出入加减为方,两旬余而愈。

3. 刘稼民观察中风案

3.1 病情描述

庚寅春,刘稼民观察病中风两日,食不进,语不出,神昏气粗,两目上视,手足尚能动,左已不举,切其脉,滑大而数,知是阴虚阳盛,木火挟痰火,两相鼓煽所致。

3.2 治疗过程

治以清火豁痰,平肝熄风之剂,明白复诊;神识清,已起坐,仍前方,佐以益阴补气法,月余,饮食如恒,渐能步履,大可望愈。

3.3 治疗失败

后余以事他适,路隔较远,其家另延他医,专任温燥药,绵延两月,阴气消亡,小便频数,夜更无度,此时急救其逆,征之古方,当用六味丸加五味子,而他医畏用地黄,不敢与服,病竟不起。

4. 地黄药性讨论

4.1 地黄药性

人之死生有定数,药之宜忌所当知。地黄一味,有生用者,有焙干用者,有以法制熟用者。本经主治,实多散血、凉血、补血之功,故云:“久服轻身不老”,并尊为药中上品。

4.2 世俗误解

世俗不察,以生地为滑肠,熟地为泥膈,视如砒毒,亦谬甚矣。夫用生地而滑肠,乃胃弱气虚之故;用熟地而泥膈,乃痰多气窒之由。此皆不明虚实使然。

4.3 古方应用

古方导赤散,以生地黄与木通同用,泻丙丁之火;琼玉膏、固本丸、集灵膏以干地黄与人参、二冬并用,治血劳喘嗽唾血;六味丸、八味丸、四物汤,均以熟地黄为君,盖熟地能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与病后胫股痠痛,坐而欲起,目如无所见等症,功用非浅小矣。

4.4 后人误解

乃后人又泥张石顽之说,谓地黄性禀阴柔,如乡愿然,似是实非,似利实害。虽病至阴虚火旺,五劳七伤,亦不敢用。岂知石顽之说,犹言生地防滑汤,熟地防泥膈,欲人明辨用之,非屏地黄于无用之地也。

4.5 王好古观点

王好古曰:生地黄治心热,益肾水,其脉洪实者宜之,若脉虚者宜熟地黄”。如此明辨其义,则地黄一味,无往不受其益矣。

按语

人之死生有定数,药之宜忌所当知。地黄一味,有生用者,有焙干用者,有以法制熟用者。本经主治,实多散血、凉血、补血之功,故云:“久服轻身不老”,并尊为药中上品。世俗不察,以生地为滑肠,熟地为泥膈,视如砒毒,亦谬甚矣。夫用生地而滑肠,乃胃弱气虚之故;用熟地而泥膈,乃痰多气窒之由。此皆不明虚实使然。古方导赤散,以生地黄与木通同用,泻丙丁之火;琼玉膏、固本丸、集灵膏以干地黄与人参、二冬并用,治血劳喘嗽唾血;六味丸、八味丸、四物汤,均以熟地黄为君,盖熟地能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与病后胫股痠痛,坐而欲起,目如无所见等症,功用非浅小矣。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