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整理
基本信息
- 患者年龄:三十余岁
- 主要症状:呕吐、心下满闷、热而且渴
- 脉象:洪滑有力
- 舌苔:黄厚
- 病因:因郁怒未伸而得温病,俗名夹恼伤寒
- 季节:春杪
诊断
- 辨证:温病,非伤寒
- 治疗原则:托邪外出
方剂
方名
镇逆白虎汤
组成
- 生石膏:三两
- 知母:一两半
- 清半夏:八钱
- 竹茹:六钱
主治
- 伤寒、温病邪传胃腑
- 燥渴身热,白虎证俱
- 胃气上逆,心下满闷
按语
与承气汤的区别
- 承气汤:导邪下行
- 白虎汤:托邪外出
- 白虎汤后多有得汗而解者;间有服后未即得汗,而大热既消,其饮食之时,恒得微汗,余热亦由此尽解
- 气逆胀满:若恣用破气之药,伤其气分,不能托邪外出,将邪陷愈深,胀满转不能消,或更增剧
用药依据
- 《伤寒论》:因误下伤其气分成结胸、成心下痞鞭证
- 泻心汤:不轻用破气之品,却有半夏泻心汤
- 竹叶石膏汤:半夏与石膏并用
- 竹皮大丸:竹茹与石膏并用
- 半夏、竹茹:善降逆气
用药调整
- 白虎汤中甘草、粳米:降逆气而不伤正气
- 服后:仍可托邪外出,由汗而解,而胀满之证,亦即消解无余
医案总结
医生解答
- 医者疑问:为何不用开通气分之药,若承气汤之用厚朴、枳实,而惟用半夏、竹茹乎?
- 医生回答:白虎汤用意,与承气迥异。故服白虎汤后,多有得汗而解者;间有服后未即得汗,而大热既消,其饮食之时,恒得微汗,余热亦由此尽解。若因气逆胀满,恣用破气之药,伤其气分,不能托邪外出,将邪陷愈深,胀满转不能消,或更增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