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案
一诊
病情描述
气虚多痰之质,偶食粘腻窒滞之物,气由此不行,湿由此不运,痰由此不化,营卫由此而阻,阴阳由此而乖,遂至阴阳相争,先寒后热。郁极而通,两次大汗,阴阳稍得协和,热势因之渐缓。然脾肺升降,仍为痰气所阻,右胁作痛,痰鸣带咳。
病机分析
盛纳在胃,运化在脾,所谓窒滞者阳明也。气之不行,胃气之不行也。湿之不运,胃湿之不运也。脾为生痰之源,胃为贮痰之器,肺为出痰之窍,痰之不化,是胃中之痰不化也,阻于斯,滞于斯。
临床表现
寒热交争之下,热虽循减,而胃中之痰湿,已被熏蒸,于是随其阳土之性而欲化燥,舌苔为之焦黑。舌色如此,而不甚热,不烦闷,不口渴引饮者,独何献?以痰湿熏蒸,化燥化热,皆由气机郁遏、津液不行。不若时邪之症,温气化热之后,烁液劫津而成燥也。
脉象
脉象左寸微浮,关部溷滑,尺部沉细;右寸细滞,关弦尺弱。
诊断
证由痰湿食停阻,传变化燥,以平素气弱,而致化火不足,化燥不足。惟恐里气一虚,而湿痰内陷,以致神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