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千里治咳嗽案
案例描述
某患者,咳嗽已久,确诊为肺部痰热未清,加之秋季酷烈的阳光进一步损伤肺气,出现身热、舌干绛、苔厚黄、形体消瘦、脉象弦的症状。此情况属于湿气郁结生热,热气蒸腾形成痰液,病位在肺,治疗应以清化为主,不宜使用滋补药物以免阻碍病邪的排出。
药物组成
- 西洋参
- 橘红
- 连翘
- 桑白皮
- 甜杏仁
- 川贝母
- 丹皮
- 金石斛
- 甘草
- 枇杷叶
- 桑叶
二次治疗
患者胃部开始有食欲,进食后感觉舒适,脉象变为小弦,大便未完全通畅,小便浑浊,表明湿热尚未完全清除。此为湿热未净之症,非阳虚体质,不宜使用滋补药物,而应继续清化湿热,静养缓调,以期逐渐恢复健康。若急于求成反而可能带来不良影响。
药物组成
- 西洋参
- 橘红
- 炒谷芽
- 霜桑叶
- 甜杏仁
- 茯苓
- 粉丹皮
- 荷叶
- 金石斛
- 泽泻
- 糜米
按语
身热、舌干绛、形体消瘦且咳嗽已久,看似属阴虚,但苔黄厚、脉弦,伴有胃不思食、进食后不适等症状,表明并非单纯的虚损,必有实邪存在。既有实邪,应采取攻泻之法,但湿热交蕴已久,不可期望短期内见效,故张千里采用清化之法,缓缓图功,并兼顾护肺气阴。前剂有效后,去除了连翘、桑白皮、川贝母、丹皮、甘草、枇杷叶,加入炒谷芽、茯苓、荷叶、泽泻、秫米,表明前剂侧重于肺部,止咳逆之标症;后剂侧重于脾部,去湿热之本病。
药物组成
- 西洋参
- 橘红
- 炒谷芽
- 霜桑叶
- 甜杏仁
- 茯苓
- 粉丹皮
- 荷叶
- 金石斛
- 泽泻
- 糜米
评按
西洋参首次记载于《本草从新》,吴仪洛认为其“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张锡纯认为其“性凉而补”。张千里在两方中均使用西洋参,意在兼顾肺中气阴,使清化之中寓有清补之功,使邪气逐渐消退而正气逐渐恢复,从而易于见效。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