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整理
患者信息
- 姓名:田某
- 性别:女
- 年龄:29岁
- 初诊日期:2011年12月8日
主诉
右侧偏头痛20余年,每半个月发作一次。屡次治疗未愈,遇暑热易发。曾服活血中药2个月,头痛1年未发(2009—2010)。2010年过累又发作。12月5日又发作较重,以右侧太阳穴沿太阳至颌下跳动性疼痛,未吃药。自述遇寒冷过累诱发。曾有月经不调史,3个月一行,量少。饮食二便正常。苔白,舌尖嫩红。脉沉细。
经络诊察
- 异常经络:厥阴经、手太阳经、手阳明经
辨经
- 病在经络:病在厥阴经
- 病机:属厥阴寒凝失畅
选经
- 选经:厥阴经、少阳经
选穴
- 曲泽
- 曲泉
- 太冲
- 右侧风池
- 颔厌
- 悬颅
中药处方
- 第一次:当归10g,桂枝10g,白芍,细辛3g,川芎6g,羌活6g,甘草6g,大枣6枚(5剂)
二诊
- 针后疼痛明显缓解,但未尽除。苔薄,脉沉。又腰痛发作,久卧后加重。
- 经络诊察:察厥阴经、太阳经异常。
- 选穴:曲泽、曲泉、太冲、阳谷,右侧悬颅;点十七椎;肾俞隔姜灸3壮。
三诊
- 头痛已基本缓解,过累后小痛。近日咽痒而痛。
- 选穴:曲泽、曲泉、列缺。
- 中药处方:当归10g,桂枝10g,白芍15g,细辛3g,川芎6g,羌活6g,甘草6g,大枣5枚(7剂)
四诊
- 因工作过累又发,已较前轻。太阳经异常。月经延后2个月。
- 选穴:后顶、阳谷、天柱、阴谷、太溪、三阴交、太冲、关元。
- 中药处方:葛根12g,羌活6g,当归10g,桂枝10g,川芎6g,白芍15g,细辛3g,甘草6g,大枣5枚(7剂)
疗效
- 治疗1次以后偏头痛明显减轻,再巩固5次以后头痛未再发作。但由于工作压力、月经或疲劳等原因偶发作,比以前轻,不用服止痛药,不影响正常生活。
医案解读
- 患者背景:偏头痛源于工作压力,经常出差和熬夜,2010年因过度疲劳又发作,遇寒冷加重。
- 经络诊察:经络诊察发现以厥阴经异常为主,除颞部的少阳经于右侧颔厌、悬颅处酸痛之外,少阳经四肢的经络无异常反应。此为寒凝于厥阴经导致厥阴经的气机失畅。